冯远,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若是让上海媒体来介绍,常会添一句:他是上海籍的!
冯远1952年出生在黄浦江边,从此他的心里永远流淌着一条黄浦江。
2020年,冯远被聘任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就在这一年,眺望着浦江两岸的风光,冯远画了一组《海上印象》。如今,他年届七旬,以“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给自己的书画创作生涯做了一次最系统、最完整的总结。9件《海上印象》入选,而全部参展作品是188件,这于一个主攻人物画的画家而言,对上海的用墨与用情可谓昭然。
▲▼《海上印象》
“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于7月12日至10月9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冯远在开幕式的致辞中,为“无尽意·痕”作解读:“我觉得人生也好,学问也好,艺术也好,无尽意,无止境,言无尽意,艺未尽意。所以作为个体的艺术家,是这个时代的、更是历史大趋势中的沧海一粟而已,倾一生心力,如果能够在历史上有一道划痕、印痕,对我来说已经是无上荣幸了。”策划此展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为展览写了前言:“冯远先生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首任馆长,自2015年春天来馆至2017年底,他因肩负上海美术学院筹建重任而辞去馆长职务……”说的是冯远付三年光阴为清华艺博奠定了专业化、高标准、强学术、重教育的办馆风格之后,又以上海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之职挑起该院筹建大任,再历三年并于2020年转聘为荣誉院长。冯远把2020年的浦江两岸和他更多“无尽意”的笔下乾坤交给历史、交给时间留痕之前,早已烙痕一般刻满了他的心房。
▼冯远在《无尽意·痕》艺术展开幕式上致辞
“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的188件作品,时间跨度长达40年,除若干中青年时期作品外,很多都是近些年的新作。冯远在展览的自序中写道:“读书、写字、创作,勉力文化公益,以追补时光。感同国泰盛世,欣逢晚岁盈年,延揽百业俱兴,游观风卷云舒。余以此自励奋蹄,追随新时代,丹青写新图,惟求不负光阴,欣欣然其犹未悔。”“皆因受有关历史的阅读研习、有关生命与现实的关照迁想以及人生历炼的感悟与影响,每每触发思考想象,于是就累积了这批录记时代变迁和岁月履痕的作品。”“作为主修人物画的当代艺术家,我是从国人的眼神、表情和精神面貌由内而外的变化中感受到国家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的。”
紧迫感切切,使命感拳拳。冯远60岁以后的创作更呈喷薄之势,其中不乏极大挑战体力与技艺的史诗性巨作。观众能从展览上能看到的就有大幅工笔《盘古开天》《屈原与楚辞》《汉武帝经略边疆遣使丝路》、巨幅人物群像水墨画《中华人文》《世纪智者》《公民》等。他工写兼攻,敬畏艺术,不愿投机取巧,每一件作品的都无声证明着作者的苦功和耐性。他擎着一支画笔,走近英雄、智者、农民工、牧羊人、妇孺、老翁、诗贤、诸子,走向村落、城市、远山、世界、昨天、今天、苍凉、繁华,饱蘸着智慧、悲悯、达观的情义之墨,描摹眼里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以期为读者带去或愉悦或警醒或慰藉。
▲《盘古开天》
▲《屈原与楚辞》
▲《汉武帝经略边疆遣使丝路》
▲《世纪智者》
▲《我们》
在冯远最新作品《世界》的展墙面前,人们好像会驻足得更久一些。第一眼看,是一张黑白灰色调的世界地图,海洋是纯黑色的,陆地是以人物为主体的世界风云拼图,比如中国的版图上可看到白衣天使战“疫”,俄乌地带画有普京和泽连斯基头像,还有交战的双方士兵。黑色的太平洋上浮现出几列白字:“二〇二二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俄乌战争危机笼罩,世界通胀攀升……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理应坚持人类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冯远将自己和人类、和世界建立大关联,笔下才有大深情,笔下的世界才会令人动容。
▲《世界》
【冯远简介】
冯远,画家、教授、公务员、文化学人,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师从方增先先生。1996年起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作品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造型严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绘画形式新颖,尤以擅长创作大型史诗性作品和古典诗词画意作品。代表作品有中国画《长城》《星火》《母子图》《屈原与楚辞》《世纪智者》《逐日图》《世界》等;主要论著有《东窗笔录》《重归不似之似》《回到单纯》《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水墨人物画教材》等150余万字;出版画集画册10余种。从艺四十余年来,曾多次赴欧美亚多国举办个展、巡展,并做演讲授课,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曾获国家优秀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长城》
▲《星火》
▲《母子图》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江胜信
编辑:李扬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