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铆钉、开后盖、去包装,在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下,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被小心翼翼地搬出木箱,上查验台进行现场点交。这是大名鼎鼎的妇好鸮尊,出土自安阳小屯妇好墓,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7月30日将在上海拉开帷幕。来自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单位的200余件(套)珍贵文物已于近日运抵沪上。7月25日下午,三件最重磅的展品——妇好鸮尊、镶嵌绿松石神兽、跽坐人形玉佩开箱布展。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它是怎样形成、发展和影响现在的?中国现代考古已走过百余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以考古发掘解答这些问题,揭开文明尘封的面纱,使历史变得更加丰盈立体,是博物馆的重要使命。”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透露,该馆将重磅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即将开幕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便是该系列的首个特展。
“希望借这个展览,大家能读懂中国。”陈杰表示,之所以选择从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商周入手,是因为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的轴心时代,在碰撞、交流与不断融合中,中华文明逐渐从多元走向一体。而河南是夏商周的核心区,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源地。本次展览将以文物为点、以时间为线、以王都为面,带领观众顺着历史的轴线溯源而上,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探寻先秦时期波澜壮阔文明的神采与魅力。
据史料记载,中华文明历夏商周臻于成熟,礼制规范更加完备、国家形态日渐成熟、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以青铜玉器为代表的艺术形式独具东方特色。今天开箱布展的第一件重磅文物妇好鸮尊,便是这一时代青铜艺术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
鸮,俗称“猫头鹰”,在商代备受喜爱和崇拜,被誉为“战神鸟”。这一鸮尊为站立的鸮鸟形态,昂首,圆眼,宽嘴,小耳,高冠,挺胸收翅,两足粗壮,与宽尾共为支撑。鸮头后开一半圆形口,上置盖,鸮背部铸鋬,鋬首饰兽头状,面中部及胸前各有扉棱一条,通体满花,饰有兽面纹、夔纹、蛇纹等。融写实与夸张为一体造型和纷繁复杂的器表纹饰,展现出作器者丰富的象形力和高超的构图能力。
据陈杰介绍,这一鸮尊于1976年在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器身口下内壁有铭文“妇好”两字。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虽不见于史书文献,但在出土的甲骨文上却多有记录。据统计,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她的名字就出现了200多次。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北,人们发现了其墓葬,出土了铜器、玉石器、象牙器等近2000件随葬品。
今天布展的另一件重要文物“跽坐人形玉佩”也出土于安阳小屯妇好墓。这件玉佩高5.6厘米,宽2.8厘米,非常小巧,可以用“手可盈握”来形容,但可清晰地看出人物坐姿、发型和服饰花纹。据上海博物馆策展部副主任褚馨介绍,这件圆雕人物的坐姿非常独特,是跽坐,即两膝及小腿贴地,脚跟托承臀部,上身直立,是商代非常重要的坐姿模式。
春秋晚期镶嵌绿松石神兽的布展颇花工夫。这件文物为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龙张口,吐舌,龙首上又有六条龙。身上镶嵌绿松石,图案有龙、凤鸟、虎、云纹、涡纹等,形象生动。由于神兽造型繁琐,器身分成了四个部分,工作人员现场细致拼搭近半个多小时,才完整呈现其神韵。这件文物1990年出土于淅川徐家岭墓地,它的具体功用仍是学界待解之谜。
记者获悉,除了今天布展的三件文物,此次展出的展品基本都是各文博单位的重量级藏品,有不少是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非常值得期待。
作者:李婷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