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美国籍波兰裔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辛格在20世纪被称为“短篇小说大师”“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终生用意第绪语写作,作品通过英译本而广为人知。辛格擅写魔鬼、精灵、恶魔、巫师的故事,总是能以极小的篇幅、简洁的形式表现深刻的主题,文风集讽刺、诙谐、智慧于一体,创造性地呈现了业已消失的犹太人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他(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处境。”
提及文学史上的“傻瓜”形象,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傻瓜式”的经典人物形象,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福克纳作品《喧哗与骚动》中的傻瓜班杰明,或是马克·吐温笔下的傻瓜威尔逊。被各种社会权力范式指向下集合而成的“傻瓜”角色,他们默默承受着愚弄与嘲讽的命运之轮,也始终秉持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淳朴与怜悯——与现代文明下人性的至暗时刻保持一种审慎式的决裂。《傻瓜吉姆佩尔》作为美国犹太裔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也是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傻瓜形象。正如余华评价这部小说般,“吉姆佩尔的一生在寥寥几千字的篇幅里得到了几乎是全部的展现,就像写下了浪尖就是写下整个大海一样。”吉姆佩尔的一生,与其说辛格用吉姆佩尔的视角展现着弱者被愚弄一生的命运印痕,不如说这是作者的一次严肃发问:“在这个充满精神嘲弄的荒诞世界里,我们应如何保持生活的道德尺度。”
吉姆佩尔是小镇上的一名孤儿,从小就被镇上的人们视为傻瓜,每个人都要愚弄他一番,“吉姆佩尔,天堂里有集市;吉姆佩尔,拉比在第七个月生了头小牛;吉姆佩尔,有头母牛飞过屋顶,下了好些铜蛋。”对此,备受嘲弄的吉姆佩尔选择了隐忍与相信,恪守犹太信仰的他深知拉比给他的忠告,“书上说,最好一辈子当傻瓜,也不要一时作恶。”为了那个从未抵达的灵魂属地,他甚至面对妻子埃尔卡明目张胆的不忠都选择了缄默,吉姆佩尔深知肩膀是上帝给的,负担也是,一切的挣扎都将沦为善意的徒劳。当生命垂危的埃尔卡表面上和吉姆佩尔忏悔其20年婚姻生活中满斥背叛的内疚心境,嘴角却夹带着一丝颇为怪讽的恶意——“欺骗吉姆佩尔是其一生的全部意义”。在镇上所有人的眼中,吉姆佩尔的存在像一个无生命的假人般苦寂萧疏,他的愚笨成为其存在于世的唯一意义。
百般愚弄的处境之下,当邪恶之灵怂恿吉姆佩尔在面团中撒尿,有过一瞬报复之意的吉姆佩尔还是选择了觉醒,把已经搅拌了尿液的面包从炉膛里取出,选择了动身离开,四处流浪。吉姆佩尔所恪守的“信仰”,如同圣经《旧约·约伯记》中约伯的做法一样,探讨守义者为何受苦的问题,当苦难落在约伯的肩上,他选择在质问中从容面对深如寒渊的人生境地,心悦诚服地接受仁爱的旨意。辛格笔下的吉姆佩尔,完全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和美善的,他在寻求一种绝对的“犹太精神”,屡屡受人捉弄也毫不在意。或许,浸润于犹太信仰下的吉姆佩尔,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至善”的存在,用常人难以理解的“愚笨”来应对世界的愚昧与茫然。正如克尔凯郭尔提出的“信仰与真实间的裂痕”般,吉姆佩尔并非像村里的人一样陷入信仰身份的虚空,而是自始至终恪守住信仰的“本真性”,用一派坚守人间的欢喜之态,来抵御现代社会下所迷恋的自由与伪善。
辛格的笔下,赋予了短篇小说一种独特的风格——看似隐匿于犹太故事的文本之下,背后却敞开着人类精神世界的良善希冀,用朴实无华的故事本身,来呈现一种永不过时的文学力量。在现代文坛所畅行的“形式先行”与“先锋主义”的不求甚解之下,辛格笔触下的犹太人物则显得格外真挚且从容。在他的回忆录中,他提到,“我还是与一切保持距离。我已向忧郁投降,成为它的囚犯......我梦想着一种人道主义,一种伦理,其根基乃是拒绝为邪恶——那上帝带给我们的,且准备将来继续带给我们的邪恶——辩护。”诚然,辛格深知骄傲的弊端与形式的诡辩,他将写作视为一种“暂忘人类灾难的手段”,如同看似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美德与善的吉姆佩尔,实则却是他对于人类生命姿态的理性凝视,一切的至暗与至善都将注入历史的地平线中,为之留存的是那些小人物背后最为纯粹且炽热的灵魂。
《傻瓜吉姆佩尔》
[美]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著
郭国良 译
大方x楚尘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在歌德所谓的“上帝神秘的作坊”里,人类妄想通过种种荒谬来探寻生命的存在之根。而辛格则始终反对这种“实验性文学”的象征性追溯,“文学当然可以描述荒诞,但文学本身绝不能成为荒诞。”辛格的第一叙事视角,是在用一种最为朴实的故事性还原,撇弃戏虐式的风格形式,来还原吉姆佩尔看似荒诞且无意义的一生背后所折射的理性光辉,傻瓜吉姆佩尔的处境既是一部关于弱者的信史,更如一记绣金的利剑般,反讽式地捅向镇上的所有“施暴者”,将他们对于罪恶的愚昧庸从一一展现。
“这个世界全然虚幻,但与真实世界也只是隔了一层。”四处流浪后回到弗兰姆普尔的吉姆佩尔,依然和孩提们分享着关于“魔鬼、魔术师、风车”的猎奇故事。如同文末所述,“大限来临时,我会高高兴兴地走。不论那里有什么,都会是真实的,没有算计、没有嘲弄、没有欺骗。赞美上帝:在那里,即便是吉姆佩尔也不会被骗。”吉姆佩尔明白,他看似悲剧的一生绝非一场偶然,每被欺骗一次,便意味着在这个亦真亦幻的现实世界中距离天堂的旅途更近一步。在犹太信仰的传统语境下,苦难给予他们的锤炼与逐离从未让上帝的旨意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对于人性光芒的信仰寻根之路。
吉姆佩尔的存在,提醒着饱尝不同生命境遇的我们,如何在浮动流俗的荒诞世界中维系自身的淳朴灵魂境地。一度试图踏上旅途,离开这座小镇的吉姆佩尔的回归,也在印证着看似荒诞无所适从的人生处境下,我们所应秉持的欢喜之态。在一个充斥着悲恸与精神慌乱的时代,更应坚守吉姆佩尔般的生活哲学。正如那句娓娓道来的犹太谚语般提醒着我们:“人生在世,应当欢欢喜喜。”
>>相关阅读
《卢布林的魔术师》
[美]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著
小二 译
大方x楚尘文化|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作者:王苏恩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