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袭花衬衫,满台竹鸟笼。6月18日至19日,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内,新一期的剧本朗读《鸟人》正式展开。作为北京人艺7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主创团队为这部人艺京味儿作品做了充分的准备,观众刚刚入场,就仿佛置身于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街头,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共同从“鸟人”这个群体中剖析中国文化中的精神特质。据统计,6月19日下午,全网有超900万人次线上观看了《鸟人》剧本朗读的同步直播。
▲《鸟人》剧本朗读现场照。
《鸟人》首演于1993年,2009年再度上演,由过士行编剧,林兆华导演,是一部以独特风格著称,带有强烈京味儿元素的话剧作品。本次剧本朗读的艺术指导何冰曾先后参演了两版《鸟人》的演出,对于这部作品有很深的感情,在他看来,《鸟人》是一部极具挖掘性的佳作,“这部作品展示出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对比会永远存在,关于这种差异的探讨就总会给人带来更深刻的思索。这个戏在娱乐性方面也丝毫不弱,同时具备深刻的思索空间和演绎上的愉悦,这是不多见的。”导演、表演过多次剧本朗读活动的杨佳音、闫锐也对这部作品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闫锐认为,《鸟人》既有着荒诞的内核,又与北京人艺的现实主义传统并行不悖,无论在文本或表演中,这两种风格都有着巧妙的融合。杨佳音认为,这部作品的戏剧性在于“利用文化去做一个精神上的反思,剧中存在有东西方文化产生的一种撞击。”
▲《鸟人》剧本朗读现场照。
虽然是剧本朗读,但剧组成员是以正式演出的态度去迎接这一次的活动的。“剧本的‘朗读’实际也是一种‘演绎’。”何冰表示,“剧本朗读的形式决定了他们只能坐着演,这就要求演员要让观众只靠听就能听出兴趣来。”在“朗读”的大框架下,剧组以各种手段充实着剧本的内涵,从舞台场景的布置到角色的形象表达,都进行了反复的尝试。杨佳音将作品的呈现理解为“虚实相间”,“什么时候实,什么时候虚,需要在排练中不断挖掘。”闫锐也提出了表演过程中的“层次”:“不光要读出表面的词,还要将每个人的精神层面‘说’出来,呈现尽可能的立体化”,虽然没有舞台调度,闫锐也希望剧中的人以群体的形式组成不同的“声部”,让观众获得更直观的观演感受。
▲《鸟人》剧本朗读现场照。
本次剧本朗读中,除了闫锐与杨佳音两位导演,阿楠、邹健、杨琪芳、孙骁潇、李京旭、朱晓鹏、李雪歌、李金涛、石云鹏、闻博、王宁等人艺青年演员和曾在《名优之死》中饰演琴师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宇均参与了本次演出。演出中,完全没有戏曲演出经验的演员也运用单皮鼓,大锣,铙钹等乐器,配合专业琴师与闫锐的演唱,充分调动了原剧存在的京剧元素,让整场演出具备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游戏感,让本次《鸟人》的朗读更为活泼有趣。
来源:北京人艺
图片:李春光/摄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江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