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唯一每年公开发布运营年报的剧院,上海文化广场如约在春季发布《2021年度剧院运营报告》,回顾去年的精彩舞台与重要时刻,并全面总结文化广场去年在节目创制演、公众活动、品牌输出、平台建设与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实践与作为。
在这轮新冠疫情对演艺市场造成干扰的当下,文化广场的最新年报,希望为研判文艺演出行业所面临的环境现状、潜藏机遇与发展痛点,提供真实且具体的观察视角、分析线索与借鉴样本。
“如果之前我们还在被动地等待疫情恢复,那么现在,我们更想主动地在当下现实条件之下,去建立剧场和艺术存在的必要性。”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表示,身处大变革的时代脉搏之中,“我们希望把更多艺术与信念的力量聚合在一起,让点点微光汇成星河,见证艺术家和市民一起探索剧院的意义、创造城市的价值。”
打破传统剧场观演定式,塑造休闲观演都市新潮流
2021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首个完整运营年度,在产业链各端运营者、创作者的慷慨支撑与持续投入之下,上海演艺市场充分利用“内循环”的资源优势,全年专业剧场演出达到8894场,吸引观众413.8万人次,日均演出24.3场,剧场演出收入达到87843.58万元,整体演出数据不仅较2020年显著提升,并基本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数据来源上海市行业协会)。
回望2021年度,上海文化广场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在逾17000位艺术伙伴与超500名志愿者的协力之下,全年完成各类演出72台206场,共计吸引观众逾22.5万人次,场次与观演人次分别较2020年度上升15%与86.9%。同时,持续践行国有剧院社会责任,全年共售出公益演出票26997张,占全年演出售票21.7%。最终,2021年度实现剧院票房总收入超4700万元,较上一年度增加50.6%,为全年演出季画下圆满句点,亦为下一年度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石。
文化广场主剧场演出延续“为观众选好戏”的策划理念,全年精选并呈现了《赵氏孤儿》《近乎正常》与“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等音乐剧口碑本土制作,《白鹿原》《戏台》《断金》等23场经典话剧作品,以及《李白》《陶身体剧场<11>》等12场人气舞蹈佳作,展现多元的时代创意与丰饶的艺术品味。与此同时,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广场积极策划 “红色百年,文化庆典”系列活动,集结并呈现了舞台剧《浪潮》、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8台18场红色主题优选演出,与广大市民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共赏红色文化深厚魅力。
不断拓展节目经纪版图,更潜心探索剧院“产场融合”的进阶发展道路,深化做实成为“做音乐剧,到文化广场”的产业发展风向标的剧院新三年战略目标。剧院十周年之际,文化广场推出首届“上海文化广场制作演出季”,迎来“十年十剧”的制作产能规模。由文化广场制作出品和运营的口碑中文版音乐剧《春之觉醒》《我的遗愿清单》《拉赫玛尼诺夫》重返申城,全新本土制作《也许美好结局》与大剧场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粉丝来信》则在众望中完成全国首演,作品独特的艺术审美与对经典的完整复刻亦在线上线下收获不俗的业界评价与市场反响。
“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首届孵化认标作品《生死签》《南唐后主》《对不起,我忘了》经过两年打磨终精彩亮相,收获热烈反馈。至此,“上海文化广场制作演出季”因其创制体量、运营格局与品牌影响,已逐渐成为与主剧场全年演出季旗鼓相当的演出季品牌。
在大剧场舞台作品之外,文化广场继续试水并夯实新锐艺术形式的策划与运营,创新户外演艺新空间应用,以满足疫后文化消费市场需求。“2021户外舞台演出季”于4月再次回归,升级制作“音乐剧演员音乐会”,并首度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开拓“户外戏剧夜”系列。夏季口碑活动“亲子嘉年华”亦在户外氛围中为亲子家庭献上完整的戏剧互动体验。全季13场演出总计吸引观众4076人次观演,打破传统剧场观演定式,发起对舞台艺术与都市空间的另类想象,共同塑造轻质休闲观演的城市新潮流。
让剧场成为人人都能进入的空间,让每一份需求“被看见”
舞台之上,纷呈的演出精彩夺目;舞台之下,文化广场亦努力通过建立各种通路与更多公众、社群建立对话、分享信念、创造回忆。围绕剧院十周年庆主题“拾穗而歌”,文化广场于2021年共举办300场艺术公益活动,参与观众累计70191人次。全年共举办32场大型发布活动,刊登传统媒体报道总计700篇,文化广场官方社交媒体发布2080篇稿件,累计阅读量达6925.25万次,并与香港芭蕾舞团、鼓楼西剧场达成创新合作,逐渐形成成熟的内容运作模式与品牌衍生渠道。除此之外,截至2021年底,共计364717名观众成为文化广场剧院会员,同比去年增长16%,学生会员增至2557人,并实现“票务中心”向“文化广场8号门”的服务转型。从聆听到交流,从收获到共创,疫情仍然存在,但剧院依然是人人都得以进入的实体空间,亦担负看见每一份“被看见”的需求,回应每一份存在的空间使命。
2021年度,文化广场系列艺术教育活动从艺术学习与创意发展出发,借由学习、体验、陪伴、分享种种途径,立体塑造了剧院作为市民生活第三空间的属性。除常规活动品牌之外,“剧艺堂”全新开发“一名戏剧人的诞生”系列分享会,邀请李东、曹启泰等业内人士讲述各自与戏剧梦想的故事;亦通过人气对谈“一名音乐剧演员的诞生”“一座舞台的诞生”,古典舞、现代舞以及芭蕾舞体验教室系列课程,分享成长与幕后的点滴,为不同领域的人群打开艺术之窗。“ByStage汇谈”以“剧院·城市·生活”为主线,持续拓展艺术的外延思考。与此同时,秉承十年以来“把门打开”的剧场运营理念,文化广场在舞台之外极力塑造可进入的剧院场景,让剧院空间成为联结观众、市民与周边社区的关系纽带。除每月第一个周六全天候呈现的“剧院开放式”系列活动以外,2021年度文化广场与“一起凡几”市集、古月市集、“一条”手作市集等国内知名活动品牌联动合作的10场公共市集,共迎来了500余创意摊主与3万多人次市民走进广场,剧院正门两侧逾7000平方米的都市绿地在“文绿结合”方面的探索与应用成功“破圈”。
文化广场以“开放、综合、大艺术”为特征,通过剧院功能面向的重塑,开拓艺术互动场景,从欣赏到参与,使人人都成为剧场的一员;通过符合剧院品牌调性的品牌活动宣发,传达品牌认同感,形成有说服力的声音;同时逐步探索转型机制,以期利用现有品牌资源发展新业务同时,通过新业务反哺剧院,实现业务创新与剧院经营的双向结合,不断打开剧院多层次发展格局,使剧院成为超越感官维度,承载多重意义的空间载体。
从联结到共生,让“有人经过的地方都能成为剧场”
作为以音乐剧为专业的剧场,文化广场亦希望能扮演好产业链中端平台的角色,打通音乐剧“创制演一体化”模式,以及剧场、产业与人之间的有机生态。自2019年起,文化广场通过升级每年的“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为“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串联起剧目展演、内容孵化、专业研讨与群文参与等产业面向,并不断强化人才与平台的互动与关联,为春天的申城增添一份音乐剧的光彩,为新一年的音乐剧播种希望的序章。
2021年,第三届音乐剧节通过40场内涵丰富的演出活动,累计吸引1.84万人次参与。其中,“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作为本土音乐剧创作人才的坚实后盾与推手,三年来已为行业输出了5部原创作品,2022年与2023年,《南墙计划》《无法访问》也将相继迎来它们的首演,在新一届的孵化计划中,环球音乐版权与爱奇艺星尘工作室也将与文化广场一起,共同试验音乐剧原创的新可能。而在音乐剧节的“一个活动”板块,“音乐剧歌唱大赛”则不断见证千余名音乐剧素人的热爱与才华,正在为演艺市场注入新鲜能量,同时,“文化广场音乐剧合唱团”亦在此基础上于去年成立,启程各自的梦想之旅。除此之外,剧场与舞台艺术,以及舞台艺术与公众的多维联结也在剧场空间之外得以实现。文化广场年末特别呈现《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以“有人经过的地方都能成为剧场”为价值核心,通过音乐剧、建筑空间、观众构建了一场具备了丰富内涵的“对话”,亦通过这三者探寻美、艺术、记忆的更多可能性。
文化广场始终明确,剧院不止是承载演出的场地,更是跨越硬体限制,成为服务观众、拥抱创作、助力产业的精神家园。经过两年的资源筹措与研究论证,音乐剧研究中心的实体空间项目于2021年正式启动。这一基地基于对剧场空间的全新畅想与尝试,将在近2000平米的空间内形成可连结演出、制作、创作、经纪等产业链多个环节的音乐剧孵化基地,以此服务更多的人群与产业链,在有限的物理空间碰撞出无限的化学反应。在专业人才和综合平台的驱动下,形成剧场、产业、人之间有扶持、有温度、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随着剧院运营年报正式发布,2021年度已成为过去。在严格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同时,上海文化广场不忘与观众一年一度的春天的约定,正加紧筹措2022年度演出季与艺术活动教育季的全新发布,旨在展示台上台下更多具备出色口碑与前沿创新的内容表达。据悉,文化广场除了将艺术分享、工作坊等公共活动搬到线上做直播以外,也正在尝试协调演出的线上播放版权,希望之后能够顺利推出。
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作者:姜方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