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疫攻坚战期间,上海市作家协会组织人事室调研员姜宁积极响应党员回社区双报到的号召,她加入晨晖路社区临时党支部,热心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带领近30人的志愿者团队,参与完成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确保无一人遗漏。大楼有10人次外出就医,全部实行闭环管理,无一人就医感染。他们为社区居民解决种种困难,利用楼道现有医护资源,共配合居委完成30余次就医配药任务。
目前小区已顺利降级成为防范区,姜宁看到老人和孩子们在楼下晒太阳、走动的场景,一丝甜意涌上心头。她的丈夫在海关保税区一线岗位执勤,她又投入志愿者的忙碌工作,几乎没有个人时间,当她看见邻居们的一张张笑脸,收获一声声谢谢,感到如浴春风的欣慰。共同守沪的日子艰辛而有收获,上海疫情稳中向好,把明确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彻底拧紧疫情传播的“水龙头”,我们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回来!
闹铃声响起,睁开迷蒙的双眼,我一把抓起手机,准备开始抢菜,这是封控一个多月以来,我每天清晨的常态:在APP抢菜。我看到手机微信上有两个红点,熟悉的头像跃入眼帘:“小姜,我感觉我脑梗发作了,跟以前脑梗发作的症状很像,天晕地转非常难受,老伴照顾了我一宿,已经筋疲力尽”。我定睛一看是凌晨三点半发来的消息,现在是清晨五点半,我被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披衣下床,脚步匆忙地赶到对面进行询问。
我按了三次门铃,门终于开了,一张苍白的脸孔,加上几根矗立凌乱的白发出现在我的眼前,他是勉强支着拐杖来给我开门的。我赶紧扶他坐下,简单询问了病情和老夫妻的意愿,他们想去医院住院。我简单问了相关病史,由于两个儿子都不与老人一起居住,我开始拨打小儿子的电话,建议他想办法赶紧出来,陪同老人去医院就医,老人的儿子觉得这个时期120送去医院比个人开车好。
我开始请全楼邻居一起拨打120,可是120迟迟拨不通;我们开始联系居委,居委也有心无力,镇上已经没有车辆可以送老人去医院。
我只能继续拨打120,不停地拨打、不停地占线,终于在8:17分,我听到一声“我是浦东120,请问您是哪里?”我抓紧时间介绍病人情况,报上地址后,告诉老人要做哪些入院的准备。我转身去忙当日楼栋的核酸准备工作,还未来得及换大白防护服,120就到了。
我匆忙戴上级别高的防护口罩,陪同救护人员上楼,老夫妻坚持自己下楼上车。我在楼下检查好他俩的装备,给他们换上N95口罩、面屏、戴上手套、穿上防护服送他们离开。随后,我再次拨打小儿子电话,让他陪同就医。
南通来的采样男医生已经在楼外等着我了,我赶紧换上“大白”服装开始转换我的岗位,进入核酸扫码员角色。在进行到第20个人的时候,忽然看到我们楼的岳阿姨艰难地走到我身边,她脸色灰白,虚弱地对我说:“我也叫了120,我也要去医院。”说实话当时我内心焦虑油然而起。她家是“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老老人”已经百岁,怎么这么巧,楼里两家需要照顾的老人,同一天都要120送去就医。我赶紧对她说:“岳阿姨,别着急,您先做完核酸,您排在最前面先做,然后上楼等120。“”核酸继续进行着,我的心也揪着,这时志愿者团队告诉我,岳阿姨的血压已经飙到200。
9:12分,我们叫的第二辆120终于到达,她是用担架从楼上抬下来,我们送她上了120。我接到百岁老人外孙女的电话,需要我帮她留门,因为百岁老人听力不行,敲门声根本听不到。在担架下来的时候,我跟岳阿姨交代了看病防护注意事项,并留下了她家的房门钥匙,这时已经9:30分。整个大楼因为有学生考试,余6人未进行扫码核酸采样,扫码系统开始显示请等待,这时社区核酸群消息来了,系统有故障,我一边安抚邻居、一边等待。
上午10:00系统仍未恢复,为了不影响楼栋小朋友们上课,经医生同意,我毅然决定六人一管先采样,我们保管好试管,11:00系统恢复正常,剩余六人正常扫码封管。
中午12:00开始,轮到我在楼道志愿者执勤,顾不得刚洗完的头发还在滴水,匆忙换上小蓝服,开始半日的志愿者岗服务工作。12:10分因百岁老人无人照顾,她想去小区的四期居住,需要做核酸。这时天空已飘起绵绵细雨,楼道和路面变得湿滑,我们的南通男医生温和又体贴,他特意再次来到楼栋前,为我们的百岁老人核酸采样。
12:15分,早晨第一辆120救护人员返回楼栋,我对他们完成全面消杀后,老夫妻返回家中。13:39分,返回人员也完成核酸采样。至此整个楼栋全员完成核酸检测,此次核酸检测是我们小区第十七次核酸检测,也是我参加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最艰难的一次。
回想响应市委组织部号召党员回社区双报道要求,我加入本社区的临时党支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已经一个多月了。由于楼组长工作比较繁忙,我就主动承担了我们自己楼栋120人上传下达的工作,为大家做好服务。
我开展工作初期第一件事就是摸清了每家每户的底数,一共居住了多少人,多少空关户,多少老人,多少孩子,每个家庭的特殊情况都做到了然于心。由于我们社区属于管控区,我们成立了楼栋自己的志愿者团队,每天三班岗大家轮流上岗,集中取快递和外卖。在坚持每天居家办公的日常工作外,我基本每天参加志愿者服务。目前共做了近20次抗原,每次都参与抗原试剂的发放,测试盒上门复核回收工作,做到真正全员落实无一人遗漏。
我还利用好楼里现有资源为大家服务,在摸排情况时,楼里有一名中山医院医护人员。有天晚上11点多一楼有一位住户私信我,药品只剩余六天的量,需要开药。那时候中山医院互联网医院不接受开药了,我也心里着急,当时脑子灵光一现,我们楼不是正好是中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吗?我试着联系了王医生,于是我们大楼疫情期间的医疗救助群就此诞生,目前已帮助小区解决三十多人次的配药问题,每周王医生都会主动询问大家的药品是不是够用。
这次我投入小区的战疫服务工作,感慨最深的是机关工作与基层工作的区别,机关工作基本上都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执行;在基层工作,你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有可能遇到你完全想象不到的情况,很多事情发生都是意料不到,在基层工作要靠自己的应变能力,去快速应对发生的每一件,靠身边的大家一起合力完成每一件事,只有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这次严重疫情彻底改变了上海邻里之间的关系。我是刚搬到这个社区还不到两年,属于对张江的东南西北还摸不清的,邻居除了小朋友的同班同学家长,偶尔在楼下碰到也只是点头之交,经过这共同抗疫一个多月来的相处,我们邻里之间已经全部认识,楼里大家缺少什么。只要楼道里喊一声,就能有回应,谁家有好吃的,抢到物资也能彼此分享,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邻里关系宛如回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
我愿意踏踏实实地为居民做好服务工作,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积极地各种回应,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改善工作方法,把明确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彻底拧紧疫情传播的“水龙头”,我们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回来!
作者:姜宁
编辑:王雪瑛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