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劲的上海战疫关键阶段,无数市民安心宅在家中,默默为抗疫尽自己的努力。也请不要忘记,这个时候,还有一部分人在“逆行”,冲锋奋战在抗疫一线。
以下的口述来自上海仁济医院内科医生程丽新。自3月16日起,她作为发热门诊医生,坚守在医院接诊发热病人和筛查新冠病人,连日来投身高强度工作中。这些天,我们感谢千千万万这样的“逆行者”,而程医生说,自己也有想感谢的人。原来,我们都在彼此守护,共同“守沪”。
作为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3月中旬开始,单位要求大家住在闭环酒店,每天班车通勤上下班。3月16日傍晚,拖着行李箱,背着大包小包,义无反顾和同事一起前往闭环管理的酒店。我的酒店通勤上班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每天的工作越来越忙,接诊的发热病人日渐增多,忙到每天即使回到酒店躺下来,也久久无法平静,白天接诊场景,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自动闪过。睡眠一直很好的我,随着压力的增大,开始失眠了,有几天是通宵彻夜失眠。
休息时间我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iPad上刷B站的视频,猫咪的、小鸟的、各种轻松娱乐类型的。入睡时抱着iPad,这会让我感觉是抱着我的猫咪。时常温习一下希语老师讲课的内容。上下班的路上透过车窗看看郁郁葱葱的绿色。随着注意力的转移,失眠有所改善。
3月底的一个夜班,和同事不停收治病人,不知忙了多久,才停下来喘口气,走出诊室,看到护士姐妹们仍在忙碌,在整理标本箱,那么一大堆标本袋,她们在仔仔细细贴标签和核对,抬头看了眼走廊里的时钟,凌晨3点多。
每天接诊很多患者,对于他们的恐惧、无助、焦虑、烦躁,感同身受,需要给他们一些安慰和心理疏导,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一瓶水、一个口罩、一个冰袋、一条数据线、一件隔离衣、一句善意的提醒,带给患者的也许就是一股温暖的力量。帮老年患者打印好化验报告,减少他们对于自助设备的陌生和窘迫感。找到患者焦虑和恐惧的原因,给予他们适当的安慰。心存善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有多少次深夜,看着大巴驶离,看着同事舒展的背影,那一刻心里稍许的轻松。有多少次夕阳下,看着同事接诊120患者,防护服金色的轮廓是那么美。又有多少次接诊120送来的老年患者,心里一阵难受,奥密克戎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并不友好。
2022年的4月,一段让很多人难忘的日子。和许许多多仍然奋战在一线的人一样,我们依然不能回家,但是心中充满了希望,期待着疫情的结束和早日和家人团聚。
感谢我的中华好邻居,在我不在家的日子,帮我照顾家中17岁的老猫,使我无后顾之忧,能安心上班。每每看到领居发给我的毛孩子的近况,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感动。
感谢单位工会为奋战在一线的我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使大家能够元气满满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感谢酒店的工作人员每天守护着我们上下班。
家中17岁的老猫有中华好邻居的照顾,让程医生没有后顾之忧
家是每个人心中的灯塔,照亮着我们的回家之路;家是每个人治愈的港湾,总会给我们以深情拥抱。我也期待着我们为之守护的患者,早日康复,开启回家之路,回到自己的幸福港湾,治愈这一段时间以来身心的伤痛。
作者:程丽新(仁济医院内科医生)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