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显示,在以当代艺术为主要定位的美术馆中,油画收藏的比例占到85%,是最重要的收藏类型之一。然而,油画的保存现况并不令人乐观,各馆收藏的各历史阶段创作的油画作品均存在急待修复的情况,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国油画学会支持、奉贤博物馆主办的“首届中国油画藏品现状与保护研讨会”近日于线上举办。围绕“中国油画藏品现状与保护”主题,16位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油画保护修复专家、收藏家、艺术家代表线上展开交流与研讨。
中央美术学院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总监董瑞坦言,油画作为一种绘画的主要媒介形式,因其便于收藏、展示等多重因素,几乎涉及所有现当代艺术的美术馆收藏。正在逐步构建中的西方油画馆藏,显示了西方收藏品在民营美术馆中的强大影响力,如木木美术馆、宁波华茂艺术馆都有相当数量多这类藏品。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及红色经典油画的收藏大多被国有博物馆收藏。此外,在市场上作品多、流动性大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品的收藏,也构成国内美术馆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美术馆藏品征集保管与修复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何琳观察到,近些年来各大美术馆藏品收藏内容大,但保护工作没有得到更多重视。她呼吁,应尽快制定油画保护与修复的行业标准和工作规范。“有许多作品急待修复与保养,油画修复工作未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使得藏品得不到及时保养,不得不带伤出展。”并且,何琳提出,应加强对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视,制定油画保护分级标准和良性运行机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张晓彤指出,面对支离破碎的文物开展修复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修复并让损坏部分可辨别,二是重修如初,让原有损坏部分不可辨别。其中,补全补绘是文物修复中最容易产生争议的操作。她提出,对有价值修复历史的保存,也是文物修复的一个重要部分,除了日常温湿度等指标的监测,也要留心记录环境影响的方方面面。
在张晓彤看来,文物修复师既要对前人负责,也要对后人负责。文物信息值得保留,详细而准确的记录是修复师职业能力的一部分,是职业道德的体现,是对文物最负责任的行为,是对历史最深沉的致敬。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认为,艺术品修复与学科建设息息相关。“油画修复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方面,有没有完整学科建设,需要打一个问号。目前全国仅有两所院校设有相关本科学业,少数院校设有相关硕士研究生点。”在艺术品普遍升值的背景下,他提出人才培养若没有系统的学历教育,标准很难界定,前景将不容乐观 。
在中国,油画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油画艺术创作不断发展,油画艺术收藏持续繁荣,油画藏品在200余家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及相关艺术机构、私人收藏领域都已形成可观规模。由于专门讨论全国油画藏品总体情况、保存状况以及保护修复技术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却并不多见,本次研讨会分别从藏品现状、人才培养、科学保护、科学检测等四大方面展开讨论,在促进专业学术交流、促进馆藏与社会文物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借鉴融合方面切实突破,为了解我国油画收藏与保护现状提供了难得的真实样本,为文物保护事业的现代化、国际化、科技化和跨学科发展积蓄力量。
在此基础上,奉贤博物馆还策划了一场“修复日记·一幅油画的重生”展览,作为本次研讨会的特别议程,让人们沉浸式体验油画修复师们的日常工作与思考。展会结合,以点带面,希望从一幅油画的修复过程来展示当今国内外油画藏品保护与利用的最新实践与理念。
作者:范昕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