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网红地标上生·新所在空间场景上的文化实践再度“上新”!2022年新年伊始,上生·新所里原海军俱乐部这幢近百年的老建筑化身敦煌洞窟,以扎实的学术背景、华丽的光影艺术,让大众深度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
这便是敦煌研究院首个官方授权指导的线下多媒体特窟特展《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
事实上,上海近年来举办过的敦煌主题特展不在少数,其中2015年亮相喜玛拉雅美术馆的“敦煌:生灵的歌”、2018年亮相上海中心的 “丝路敦煌·幸福生存”文化艺术展,都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过此次展览依旧呈现出扑面而来的新意——这是一个为期三年的全球巡展项目,首创“巡展式零售综合体”概念,从小切口入手讲敦煌故事,并将敦煌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城市空间。明天正式揭幕的上海站为全球首展。
展览由敦煌研究院与此前以“故宫神兽”展引发广泛关注的上海零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品,聚焦乐舞图像的代表——莫高窟特窟第220窟壁画,铺开大唐乐舞民俗画卷。从单一特窟以及特定题材展开叙事线索,成为敦煌研究院石窟数字化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的又一探索。如是微视角而强深度的诠释,让博大浩瀚的敦煌文化更具亲和力、体验感和人情味,吸引更多年轻群体亲近中华文化的历史瑰宝 ,持续唤起华夏儿女内在的文化自信。
环绕式叙事,从乐舞主题切入敦煌石窟,揭开初唐生活画卷的一角
敦煌莫高窟保存下来公元414世纪的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有492个,壁画面积合计 4.5万平方米,内容涉及古代的宗教、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在庞大的信息量中做好取舍,为大众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此次展览着实花了一番心思。
敦煌石窟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很多说法图、经变画对于大众而言,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在敦煌研究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策展团队选择了最贴近生活的音乐舞蹈作为切入点,以壁画上的音乐舞蹈图像为主题,选取有着代表性乐舞图像的莫高窟第220窟为“接口”,通过壁画揭开初唐生活画卷的一角。
不求泛泛而知,但愿读懂读精,是策展方的愿望。展览于是从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洞窟开始,走进壁画中的世界,真正走近这颗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让大众感知到敦煌壁画不仅是有关宗教的艺术,更是记录了古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图像资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敦煌。
莫高窟第220窟创建于初唐,存有贞观十六年(642)题记。窟内主室北壁药师经变的乐舞场景占据整幅画面的三分之一,场面宏大。同时这也是最早真正意义上的经变乐舞图,其题材、布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敦煌奇境》展选择聚焦莫高窟第 220 窟,不仅是因为它的传奇性和艺术造诣,更是因为它为观众打开了了解初唐长安生活的一扇窗。壁画中大规模乐队配置、大型灯轮灯树、被大部分学者认为是胡旋舞的乐舞场景,种种线索将壁画来源指向长安城上元夜大型灯会。
步入展览,观众就像跟随第220窟供养人步入寻梦长安之旅,解谜壁画缘起。展览不仅以高清数字打印的方式搬来了第220 窟,更以多媒体剧场、情景打造、壁画乐器实物复原等丰富的展陈手段,配合原创音乐、展厅定制气味等,立体化重构出中古历史和生活,重现壁画在一千年前的鲜亮风采。
这是一种环绕式叙事,在展览中长达30分钟的多媒体剧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轻叙事节奏,沉浸式观感,四面屏幕分别投影出不同的内容,观众可以任意选择面向哪一面。这种叙事多少也是受到敦煌早期壁画的启示——没有明确的观看顺序,从哪里开始看都不影响理解。
在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武琼芳看来,敦煌故事的生动讲述值得人们持续探究。“提到敦煌你会想到什么词,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大规模调查。最终统计出炉的前三个答案分别是神秘、遥远、飞天。这说明尽管我们的研究人员努力了数十年,国民对敦煌的理解依然非常有限。而作为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正确的、价值导向好的信息专递给公众。这次展览就是我们一次‘弘扬’的尝试。”
武琼芳坦言,数十年来,敦煌研究院办过不计其数的敦煌展。“此前很多展览的展陈形式还比较传统。敦煌石窟又有它比较特殊的地方——它是一个不可移动文物,不可能把窟搬到别的地方给大家看。我们只能想尽办法把它复制出来。早年我们用老艺术家们的临摹品,后来有了数字敦煌,可以用高清喷绘的方式把高清采集的壁画图像呈现出来。如今与零卡的合作又是一个新的尝试,以小见大,给大家讲一个生动、丰满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基于我们的学术研究,基于我们对敦煌各个方面认识的发挥。”
这一次,策展团队与敦煌研究院专家紧密合作,力求在展览中展现敦煌壁画乐舞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策展团队广邀文史专家、音乐人、多媒体设计团队共同开发制作,精心钻研初唐社会图景的合理还原、壁画色彩的新演绎、 大唐音乐的当代诠释等策展难点,将有着千年历史的敦煌壁画,通 过现代的方式复原、重构、重新演绎。
打破空间限制,引入多元业态,将传统文化带入今天的城市生活
《敦煌奇境》展开创性地打造了一个复合型空间,在展览空间内引入酒肆、舞剧等新的业态,打破展览空间限制。每晚展厅将化身沙漠主题的“月升酒肆 ”,将敦煌壁画中世俗宴饮的场景融入现代人的夜生活之中。多款特调酒水从视觉、味觉上打开观众对敦煌的想象。
每周五、六晚,国内首部音画交互歌舞剧《彼岸花》将在此上演。舞剧取材自敦煌壁画,讲述了一场奇幻的爱恋故事。《彼岸花》特邀知名编舞携新锐舞者,通过使用新媒介、新场地模式,充分开 发肢体动作与其他介质融合的更多可能性。将古老的东方美学带入到了新的媒体背景下,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
展览首站所在的上生·新所,是上海的“城市更新”样本,园区致力打造国际文化艺术街区,艺术氛围浓厚。园区内的海军俱乐部有着百年历史,在这里举办《敦煌奇境》展可谓多个层面的古今对话——来自敦煌壁画的唐代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多媒体展览也为园区内的历史建筑带来了新的业态。
对于普通大众,敦煌到底是什么?武琼芳坦言自己其实一直有这么一个疑惑。大众心里的敦煌,究竟是儿时看过《九色鹿》动画片?还是余秋雨笔下的充满争议的道士故事?是春晚舞台上的千手观音舞蹈?还是《王者荣耀》中的飞天皮肤?“无论是哪种印象,都是敦煌文化的一种代表,但又不全都是敦煌。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用展览为观众定义敦煌,而是想营造一座桥梁,拉近敦煌和大众的距离。因为敦煌就是一个百变美人,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专业背景,不一样的年龄层,不一样的文化背景,看到的敦煌就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敦煌最大的魅力,多元、丰富、包容。我们希望观众们进到展厅,可以跟着导览走一圈,也可以自由发现你自己最喜欢的那个点。”
零卡文化总经理于晓芹说到:“希望观众可以在看完我们的展览之后,能够有一种冲动立刻买一张机票,去往莫高窟。”为了做到这一点,主办方其实也在不断探索降低大众观展的门槛。“我们为几乎每一位进入展览的观众配备了免费讲解。同时,真人导览可以根据观众的不同情况进行内容调整。除了讲解,我们还为本次展览定制了香气。虽然香气常常被人忽略,但其实人们对于香气的记忆是可以保持很久的。我们邀请IFF定制了想象中‘莫高窟’和‘长安上元灯会’的气味,希望观众们在离开展厅的时候,可以带走一份独特的敦煌记忆。”
在业内看来,传统文化与城市空间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
当传统文化成为文化娱乐消费的主要主题,它便拥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越来越美的城市空间同样需要高质量的内容。
这两者的融合未来还将随着创意的升级,擦出越来越让人惊喜的火花。
作者:范昕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