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浦东美术馆以今天揭幕的徐冰大型专题研究型个展“徐冰的语言”接档,讲出当代艺术的中国故事,亮出当代艺术的中国自信。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基石,对人的思维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徐冰正是以文字作为独具辨识度的艺术语言,从而走向世界。此次展览是徐冰半世纪艺术生涯中,首次在上海举办大型个展。
展览共呈现艺术家约70组(近千件)重要作品,包括版画、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注重于徐冰自成体系的艺术观念与实践,以文字语言和艺术语言为核心线索,深度展现作品中独特的思想精华和学术理论,从艺术的视角,多维度的探讨中国文化在国际新语境中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对共建世界文明起到的积极影响。
展览区域占据美术馆整个1楼与3楼,这也成为浦东美术馆开馆以来展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并且展期长达8个月。
一提当代艺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看不懂”。今天的发布会上,徐冰坦言:“我其实一直在反省当代艺术的‘假大空’。当代艺术确实带着这样一些弊病。我的追求是让自己的艺术从语言上和表述上都是比较亲和的,欢迎大家进入的。”
大型装置《猴子捞月》被悬挂在展厅进门处。这件作品由一则古老的中国寓言故事转化而来,将21个不同语言里字义为“猴”的文字象形化, 相互勾连,宛如一行连绵草书悬空而降,暗喻着不同的人们如何分享和共建这个世界。
刚刚撤下泰特镇馆之宝《奥菲莉娅》不久的1A展厅,此次用以陈列徐冰最为重要的作品《天书》。这件作品1987年动工,1991年完成,用时长达四年,利用汉字的结构规律编造字形,创作出约四千个看似真汉字的“伪汉字”。以古代手工雕版、印刷方法,制作出120套、一套四册的《天书》。由于借鉴汉字的构字规律,雕版和印刷工序极致讲究,面对这些精美庄重的“大书”,人们的阅读欲望在观看中被调动,但同时因为内容的抽离而陷入思维困境。这也使得《天书》耐人咀嚼与回味。
在徐冰创作生涯中同样享有盛誉的《地书》也来了。这是一套标识文字系统,直接对位于真实的生活逻辑和事物本身。不管什么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有当代生活的经验,就可以读懂这本书。这一系列作品始自2003年。当时徐冰已前瞻而敏锐地捕捉到图像文字与网络沟通方式的价值和未来方向,在传统语言文字之外,探索沟通的可能性,发展出《地书》系列,并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而快速提升。
步入三层展厅,参与型装置《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首先与人们迎面相遇。相对独立的空间俨然构成了一个硕大的“魔盒”。观众能够走进教室进行书写,书写的其实是一些看似中文实为英文的书法,由此获得从未有过的体验,旧有的知识概念将会暂停工作,以寻找新的思维支撑点。
再往前走,步入东方意境极强的展厅区域。《背后的故事》系列看似如一幅幅巨幅山水长卷。传统绘画是将光照反映出的景物,通过画布和颜料绘制到二维平面上的“直接绘画”,而这一系列作品是出现在空气中的一幅光影绘画。玄机其实藏在画的背面。艺术家将干枯植物、报纸、塑料袋等废弃物置于宣纸玻璃背后,通过调节光在空间中的状况,呈现中国画的效果,令观者看到一幅由光构成的画面。
两只翩翩飞入展厅的巨型凤凰,为此次展览压轴。《凤凰》孕育在北京,还曾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引发轰动。这一作品源于对建筑及劳动者的哲学思考。徐冰直接取建筑所用材料、建筑废弃物、粗笨的生产设备、简单的劳动工具,通过再创作,使这件装置作品得以诞生。 传说中的凤凰浴火重生,艺术创作的背后也艰辛如是。每次华美亮相,《凤凰》都要从一个个零件开始,经历一步步的涅槃。由于“凤凰”的每一块材料都被劳动者之手触碰过,它们自带神性。
徐冰自身以及作品中均带着有别于这个喧闹时代的气质,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人“见素抱朴”的精神,顺应自然之道,远取其势,近取其质,谦和诚朴。他秉承汉语言文化精髓中的朴素与睿智,用以柔对刚的艺术手法,直面当下,用四两拨千斤式的艺术智慧,将世界各地的人们带入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和议题,探讨精神空间与物质的本质关系。
早年在央美读书时,徐冰画的《大卫》素描,就是学生们争相学习的典范,靳尚谊说他这张《大卫》是美院建院以来画得最好的。从手艺到思想、再指导手艺的过程,是徐冰艺术创作的自然方式,也是徐冰的艺术与方法之核心价值所在。在具体而大量的手工劳作中、在对日常材料的反复摆弄中、在对每一处细节的精细斟酌与打磨中,艺术想法严谨地落实到位,当概念结实后,在艺术表象形式上精炼提纯到极致。徐冰始终坚持将作品以极其简单本质且谦和诚恳的样貌示人,以警惕当代艺术里容易出现的假大空与晦涩,这份谦和是当今世界稀缺且珍贵的。通过这个深入浅出的呈现结果,让作品开始“说话”,让艺术自身的语言生效,与观者进行有效地交流。
据悉,徐冰新作《文明的引力》将于2022年4月起在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X呈现。整个作品的可读性将随楼层的升高而逐步提升。B1层被拉伸的近乎抽象的符号,从四楼往下俯瞰却变成了可读的文字。作品探讨的是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信息及认知,由于视角的改变而改变的性质。
此次展览由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汉斯·德·沃尔夫(Hans De Wolf)教授担任学术主持,AHA Union团队的年轻艺术家孙华、冯予、赵一峰担任展览策划和设计。
作者:范昕
图片由浦东美术馆提供
视频拍摄:叶辰亮
视频剪辑:沐多
责任编辑:李婷 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