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无痕——跑步与存在》
王志毅著
文汇出版社出版
出版家王志毅是一个资深“跑友”,在《荒野无痕——跑步与存在》中,他详细回忆了曾参加过的数次马拉松比赛,并将比赛中的所思所想行诸笔墨。作者自诩为不热爱运动的非体育迷,然而自2015年加入跑步行列后,对马拉松赛事坚持至今。这是一本写跑步的书,却又不是一本只讲述跑步体验的书,而是讲述荒野里的奔跑带来一个怎样的全新世界,一个从未想过的世界。
关于收获
在作者数次的马拉松运动中,有过翻越重重山峦和若干乡间小道,浮槎星河上,一路荆棘密布;有过酸痛的肌肉和漫长难熬的时光,最终迎来精神世界的黎明;有过素不相识但相互鼓励的跑友,也遇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还有比赛结束后的复盘,回想自己经历的这一段段跑程,“仿佛经历了人生百态”:这种酣畅淋漓的情感,是日常情感世界无法企及的。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当我们竭尽全力奔向终点的时候,除了收获掌声和欢呼声,沿途的风景、经历的悲欢,都让我们无悔这段人生,“奔跑的过程多么痛苦,终点就有多么快乐”。我们跑到山巅,仿佛可以和日月星辰对话;途经海边,仿佛可以和江河湖海晤谈;经过林间,仿佛可以和每一棵树交心;跑过草地,仿佛可以和每一株草私语。品读《荒野无痕》的一个个章节,顿觉宇宙浩瀚,自然可畏,呼吸自由,生命可敬。
行到半山路更陡。马拉松路途过半的时候,意志力最容易先缴械放弃。体力下降,体能不支、呼吸不畅……跑步非一日之功,马拉松需要长年的坚持和突破,长久的反观与思考。当然,“敢于放弃”也是一种精神,无论是哪种体育活动,尤其是极限运动,学会放弃是应有的态度。要正视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外界的环境状况,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果决地放弃才是理性的抉择。
保持良好的作息、健康的身体、理性的判断、合宜的选择,生命才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学会放弃,也是一种别样的收获。
关于人性的美好和浪漫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坦桑尼亚男子马拉松运动员阿赫瓦里在比赛进程中受伤,当他缠着绷带、拖着流血的伤腿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人跨过终点线时,离枪响已经过去近4个小时,但数万人的会场,全场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向这位勇士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他说:“我的祖国从两万多公里外送我来这里,不是派我来听发令枪声的,是要我来冲过终点的。”他的经历从此成为奥运史上的一个经典篇章。
奥林匹克不止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更在于全力以赴和追求超越,这是属于人性的美好和浪漫。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三人篮球赛当中,拉脱维亚选手克鲁明斯左脚骨折,跪着走路,连续给自己绑脚打绷带,最终实现球队夺冠;英国女将汤普森比赛受伤,拒绝轮椅艰难完赛;波兰单臂运动员帕蒂卡被誉为乒乓“维纳斯”,用毅力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那些亮眼的成绩背后,都有着超乎想象的忍耐与蛰伏、艰难困顿的超越和化蝶。
作者王志毅随着对跑步兴趣的增加,也“开始关心运动在现代社会的存在和意义”,并且探究运动对于自我追求和精神体验的正向激励。追求超越,是运动精神的精彩诠释,而学会放弃,则呈现了另一种处世哲学。开始与结束、坚持与放弃,都是一场此消彼长的辩证。
关于坚持
马拉松在现在已成为一项时髦的热门的运动。村上春树,这位多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日本作家,在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之际,也热爱上了跑步。写小说和跑步,是村上春树每天坚持做的事,而他把自己跑步的哲学写进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不仅让跑步成为读书界的热门话题,还带动了一轮坚持跑步的热潮。
在王志毅的书里,同样可以看到坚持的力量。他的跑步之旅,从健身房开始,到公园,再到雪山、高原、海岛、旷野……他在跑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将跑步和形而上学联系在一起,从深层次探寻跑步的意义。跑完一次长距离耐力赛,如同体验了一次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耐力运动像是一种模拟人生的游戏,将极端的人生体验浓缩在比赛中”,这正是跑步的独特魅力和极致体验。
跑步不仅是体育锻炼,还是一种人生隐喻。当我们谈跑步时,不免由此及彼延伸到很多事,比如写作。写作当然需要天赋,而对于绝大多数写作者来说,长久的自律和耐力似乎更为重要——这和跑步一样,都是需要长期的、通过加大运动量或训练肌肉力量才能达到。同时,对于长时间要坚持的事情,保持节奏也是很重要的,跑步不能开始节奏过快,写作也不能一次耗尽所有心力。
心理学家曾总结过这样的规律: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在作者的跑步过程中,他一直相当自律和坚持,以此体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感觉。运动的理由有N个,懒惰的理由就有N+1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对于跑步,假如你是一个有惰性的“行动上的矮子”,不妨拿起《荒野无痕》读读,或许也会跃跃欲试,想要酣畅淋漓地跑一次了。
作者:李 菲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