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五娘》是流行于粤东潮汕地区、闽南语方言地区的一个民间爱情故事,本次观演的是梨园戏中的“小梨园”的经典剧目。整部戏看下来后,梨园戏《陈三五娘》的器乐伴奏、唱腔基本都保留了传统的曲牌形式,唱腔更加偏重叙述,旋律古朴,行腔粗旷,主要讲述了南宋年间,泉州才子陈三,因送哥嫂往广南赴任,途经潮州,于元宵灯市邂逅佳人黄五娘,两人一见倾心。陈三从广南返回潮州,骑马经过绣楼,五娘抛下荔枝手帕,暗示情意。陈三随即乔装磨镜师傅,打破宝镜,入黄家佣奴赔镜,接近五娘。两人几经“梳妆”〝留伞”周折,终于在“绣孤鸾”中互表情意,订下荔镜姻盟。不料,林大催亲紧迫,两人与婢女益春连夜奔回泉州,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整部戏在观看的过程中,五娘的表演最令笔者深刻,“五娘”虽属闺门旦,但她还是有别于其他闺门旦角的演绎,可以看出主角在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上十分细致,既是闺门旦,便不同于小花旦的收放自然,所有表现应该含蓄表达,这与五娘在当时那个时代受着的礼教约束不无干系。在对爱情的向往上,她虽隐忍却充满勇气,于此所体现出来就是张弛有度的人物性格。在她对自己内心戏的表达中,她比一般的闺门旦更含蓄,更内敛,她的内心矛盾与纠结,若是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会很不解,但这恰巧体现了她在那个年代作为女子的严谨、固守和束缚,最后为了爱情冲破牢笼的坚定和决心。要表现一个这样的女子,肢体语言显得尤为关键。
其次,在观看《陈三五娘》的过程中,它里面浓浓的地方韵白和唱腔,也是这个戏的一大亮点和魅力之处。里面有着很多家喻户晓的南音名段,整部戏演员的表演在唱腔上完全保留了淳朴的唱腔特色,给观看者呈现出富有闽南文化音乐性和表现力的唱段。
作者:李伟营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