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市深入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的过程中,上海舞台艺术界不断涌现出一批优秀红色原创剧目,正在持续产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深远影响。昨晚,经过半年多来的二次创作与精细打磨,由新东苑沪剧团创排的原创沪剧《飞越七号桥》以全新的面貌和更高的品质,在保利上海城市剧院再次与观众见面。
闵行区地处上海中心腹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在这片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热土之上,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6000多条红色档案目录汇聚起闵行的红色血脉,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红色文化纪念设施凸显出闵行的红色基因,根据《上海闵行英烈》史料记载的288位革命烈士英名更彰显闵行的红色精神。通过本土红色文化研究与舞台艺术创作的紧密结合,闵行陆续推出了《飞越七号桥》《相约梅家弄》《华家儿女》《板桥霜》《光荣之家》和话剧《老街》《明强红韵》、沉浸式互动剧《第十二人》、剪纸影戏《奇袭沪闵路》等一批红色原创戏剧。在一场接一场的演出中,观众获得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滋养。
其中,由新东苑沪剧团打造的原创沪剧《飞越七号桥》,先后荣获“2021年度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优秀剧目奖”“2021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上海市闵行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等荣誉,受邀参加“2021年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赴长三角展演活动”,并成功入选本年度上海市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该剧取材于上海的西大门——闵行七宝镇当地革命遗址“七号桥碉堡”的相关历史事件。1949年5月,解放军27军由松江、泗泾一线东进,15日攻占七宝,16日27军先头部队向漕宝路七号桥碉堡发起攻击,遭到国民党军顽固抵抗。激战三天后,解放军越过蒲汇塘,最终攻克了七号桥防线,打开了解放上海市区的西大门。
《飞越七号桥》全剧以“碉堡布防图”为引子,通过母子、儿媳、师徒、兄弟之间的人物冲突构造,讲述了爱国女商人赵春梅,在周围地下党员的影响下,从一介不问世事纷争的普通棉商,转变为一名具有家国情怀的进步女性的故事。再现了1949年解放上海战役期间,闵行七宝地区地下党组织紧密团结地方群众,为积极支援前线解放军将士作战,与敌人开展的一系列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抗争故事。生动诠释了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
《飞越七号桥》由新东苑沪剧团创排,团长沈慧琴领衔主演,张裕编剧,卢昂执导,汝金山作曲。全剧集中了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李建华、吴梅影及顾恺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为增加舞台艺术感染力,本剧在遵循沪剧唱腔和故事以情感人特点基础上,作曲首次引入越剧、京昆、评弹等姐妹艺术曲调。为了完美演绎这出新戏,每一个演员都铆足了劲,起早摸黑背词、走位、练表情,全身心投入到人物塑造中来。
本次展演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闵行区委、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指导,中共闵行区委宣传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新东苑沪剧团、保利上海城市剧院承办。
剧照由新东苑沪剧团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