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人心,人们前所未有地对疾病、健康、疫苗等话题有了更切身的体认,医学科普成全民求知刚需,关注健康的风潮升温。上海出版界联手医学界推出深耕专业领域的著作,传递蕴含东方智慧的中国声音。
“医学是人文与科技相结合的学科,‘洋为中用+中华文明’,是有可能形成有中国特色新医学的。中医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所以中西医结合有可能是创建中国新医学的一条捷径。”92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汤钊猷教授,继《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后,推出新作《中华哲学思维:再论创中国新医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座谈会上,他认为,中国新医学的雏形已经出现了,国内抗疫成绩胜欧美,就是因为我们国家采取了“精准”(核酸检测、疫苗研制)与“模糊”并举(戴口罩等)的举措。他寄语后学,中国医学不能长期成为西方医学的延伸,“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实现时,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一定会出现。”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温泽远表示,经两年多的酝酿思考,汤钊猷“西学中”的观点再进一步,提出中医和西医需相互学习,建创“中国新医学”,为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健康贡献智慧。
“当下人类健康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现有的医疗模式应有所转变。汤院士这些年来高度关注并致力于研究中华哲学思维和中医药文化,提出了创中国新医学的理念,很有启发。”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称,新作在相当程度上也解答了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困惑,对坚持践行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重,发展中国的新医学给予了巨大的鼓舞激励。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说,汤钊猷院士年届92岁高龄,仍思考不停,笔耕不辍,“汤院士的新书是在对国内外医学现状的客观认识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结合他和李其松教授多年医教研的经历,精心组织材料编写而成。”
自2011年起,汤钊猷笔耕不辍,先后完成“控癌三部曲”,是我国癌症防控工作的标志性著作。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教授谈到,汤院士又在米寿之年完成对“西学中”的振臂一呼,倡导时下中西医结合的适宜路径,完成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中为洋用的逻辑闭环,并升华到中华哲学的角度来观照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业内评价,新作是基于汤钊猷院士与爱人李其松教授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国情,结合前四部著作观点的进一步推进明确,对西学中的“中”作了进一步阐释,认为“西学中”关键应当倡导“中华哲学思维”,进而将“中华哲学思维”提炼为囊括“易、阴阳、矛盾”的“三变观”:互变、恒变和不变,从而让人们以广义的科学观来认识中医,喜爱中医,从中医中药中找思路、找方法,中西医相向而行,互相学习,真正发挥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优势和疗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汤钊猷新书看起来写的是医学问题,其实反映的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包含了哲学思维和大智慧,“用中华哲学思维来解释疾病和医学,适用于所有的健康问题,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熟悉的‘混沌效应(蝴蝶效应)’,提示了开放性的系统,人也是这样,中医把一个人作为整体去看待,西医把一个人分成一块一块去看待,中西医应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推动医学发展。”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