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不足百米,人生不足百年/佘山之巅,百年是用不够的蹒跚/我想你,百年山之巅/回首一瞬间……”原创民谣《山之巅》在西佘山唱响,朗诵爱好者们与艺术家一起在广富林遗址、浦江之首、佘山之巅等松江标志性景点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沁园春.雪》等名篇。由此,“谁是最可爱的人”——第十五届上海朗诵艺术节拉开帷幕。
上海朗诵艺术节是松江区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项目,从2007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参与群众15万人次,催生了一批原创的文学作品,出版诗集50余部,发掘了一批文学和朗诵类百姓明星,培育了华亭诗社、松江区朗诵艺术沙龙等文化团队。在松江的群文舞台上,朗诵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引领了新的社会风尚,成为该区乃至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本届上海朗诵艺术节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中共松江区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松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松江区文化馆承办,由开幕文艺演出、“文化和旅游,精神与地理”名家面对面论坛、朗诵会以及“大美云间”接地创作等系列活动组成。
其中,开幕文艺演出被看作一场“盛大的表白”。演出中,朗诵者们通过“百年荣光风华正茂”“上海之根人文松江”“科创高地枢纽新城”三个篇章,在祖国、故土、新城三个情境之下,用作品深情作答:不同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该演出将于11月18日在上海数字文化馆、Bilibili、腾讯视频等平台云上播出。
“文化和旅游,精神与地理”——名家面对面论坛在钟书阁泰晤士店同期举行。“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和物产总是渗入到我们血液里的东西,一座城市不管规模大小,繁荣程度如何,如果有了诗歌和文化的加持,它的独特魅力就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年轻诗人徐萧是来自东北的新上海人,他表示,在上海,自己是先知道华亭诗社,后了解松江的。
松江与诗歌有着深厚的渊源:明末清初的云间诗派在词坛轰动一时,如今城市化进程中也成长起来了如“华亭诗社”等许多当代诗歌群体。在这里,以江南为背景的诗歌创作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发。论坛上发布了名家及华亭诗社的诗人们创作的诗集《这土地》。“这土地,那里有最深的凝望,一眼春江花月,一眼柔情万卷。”杨绣丽表示,寻根就是在寻找自我,从寻根文学中产生乡土文学,在故土中发现自己的东西。“本土文学的民族性在什么地方?就在这土地里。”
结合松江区四季节庆品牌“秋季寻根”和大美云间接地创作等活动,主办方还对外征集游记征稿,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本地市民深度游佘山,写佘山,以佘山为起点寻找松江文化符号,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江南文化?佘山境界“寻根·问山”系列活动由此也拉开了序幕。
“最爱佘山看不厌,枫红竹绿催人行。”市民们围绕佘山,有的人怀念去佘山天文馆“追星”,有的人寻找遗失在山间的“童年记忆”,这里有仰望浩瀚星空的少年,有寻觅都市世外桃源的成年人。更多的人在“寻根”“寻古”,二陆——陆机、陆云波澜起伏的人生及其在佘山留下的足迹,“徐霞客五到佘山四访陈继儒”,他们将这些历史人物与故事一一铺陈在我们面前;佘山丰富的物产也伴随着历史人物而生动起来,得乾隆皇帝青睐的佘山毛笋,被茶圣陆羽夸的云间兰茶;还有人在九峰山上考证《诗经》的源头…….
“行走是一种丈量,用虔诚丈量一座山的高度,丈量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和人文之巅;行走是一种膜拜,用一颗热爱的心膜拜一座山的底蕴,膜拜虚怀若谷的沉寂与厚积。”市民张萌写道:佘山虽不高,“但这百米苍翠始终是我身处异国的浓厚乡愁”。
活动共征集到100余篇游记作品,从中评选出30篇入围作品,并邀请部分文化名人采风创作具有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等要素的原创游记作品3篇。这33篇游记作品汇集成《佘山境界——寻根·问山》一书,在名家面对面论坛现场首发。主办方向佘山镇文体所、松江二中、上师大外语附中捐赠了此书,并计划在佘山各旅游目的地进行陈列展示及免费发放,探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
未来,松江区将继续深挖区域内文化资源,持续打造文化品牌,为疫情之下无法远行的人们营造更具诗意的文化和旅游的目的地。
作者:李婷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