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贝拉“幸存者之歌”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办。出生于上海的加拿大作家贝拉唱响《幸存者之歌》,用文学与音乐诠释人类命运与共、患难与共的人道主义精神,展现贝拉的故乡上海是一座包容博爱大气谦和的伟大城市。
“在一辆颠簸的马车上/坐着一位姑娘/她的眼中饱含忧伤……流浪民族的悲凉/是全人类之殇……诺亚方舟的船长/站在江边召唤……”这首由贝拉作词、根据犹太民谣改编的歌曲《幸存者之歌》成为这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由贝拉本人演唱。而贝拉的朗诵《带我回上海》真实再现了二战时期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对上海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近三万名犹太难民为逃离纳粹的迫害与屠杀,来到上海。美籍犹太学者克兰茨勒说:“上海这个名字,对千千万万犹太人来说,已成为一种护身符,他们可凭此将自己生活中的恶梦改变成得救的希望。只有在这个地方,他们才可不凭签证这道神奇的开门咒,有希望逃脱纳粹的恐怖统治。”上海成了犹太人在绝望时刻的诺亚方舟,这份情谊,穿越近百年的岁月,依旧在今天的黄浦江,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巨大光芒。
用文学创作架起一座座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贝拉在上海出生,早年移居海外。在重返故乡上海后,展现出更宽广的叙述视角,迸发出巨大的创作能量。贝拉表示:“以‘故事外交’,展现本民族人道主义精神是我终极的梦想。”“我对文学创作富有使命感与神圣感,那就是每一部作品回归文学本身以外,还应该架起一座座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这场音乐会,是围绕作家贝拉《幸存者之歌》长篇小说而展开。它是以好莱坞传奇制片人迈克·麦德沃的父母,在二战期间上海的真实生活为蓝本而创作的小说故事。迈克作为《飞跃疯人院》《西雅图不眠夜》《黑天鹅》《莫扎特》《野战排》《与狼共舞》《沉默的羔羊》《现代启示录》《费城故事》等顶尖好莱坞制片人,为大众熟知。为还原历史的真相和迈克父母经历的艰难岁月,贝拉从上海电信档案中找到了迈克的父亲大卫在美商上海电话公司的大量史料;贝拉也多次去洛杉矶采访迈克以及他的母亲朵拉,从老人对遥远岁月的回忆和时而迸发的激情目光里,贝拉感受到了犹太难民在当年的上海,不仅有苦难的煎熬,也有创业的艰难和浪漫的奇遇。她更感受到了他们的信仰:唯有爱,才能让社区和族群,度过那个死亡随时光顾的年代。
《幸存者之歌》(中文版)于201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反响热烈;2020年英文版由美国首席汉学家葛浩文翻译,在上海书展上首发。浪漫、温暖、充满力量的爱情故事,被镌刻在了大时代的背景中。作品以通讯技术的爆发节点切入上海的工业文明发展历程,完整、准确地呈现出上海早期的电信往事与鲜活众生。
在上海唱响人类命运与共、患难与共的旋律
在本次音乐会上,上海一系列公众熟知的演出嘉宾悉数登场,他们分别是: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配音演员、上海电视台主持人晨光,他担任本次音乐会的主持人;电影《佐罗》配音演员、著名配音艺术家童自荣;上海电视台主持人、配音演员刘家祯;上海电视台主持人、“燕子姐姐”陈燕华;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小群等;国外音乐家有以色列钢琴演奏家索尔卡博士;俄罗斯舞蹈家尤金与阿耐斯泰西亚夫妇以及美国教授TIM KELLY用英语朗诵贝拉的诗《当命运以苦难亲吻我》等。他们用弦乐、钢琴、演唱、舞蹈和朗诵的方式与加拿大作家贝拉一起,共同唱响人类命运与共、患难与共的旋律。大量在沪外籍人士、留学生、外企高层参加这场音乐会。音乐会全程同步英文字幕。
这场音乐会上所有曲目均来源于世界名曲和犹太名谣,不仅展现了犹太人的智慧以及当年迈克一家在上海时的经历,他们在异国他乡靠着爱与信仰的力量,拥有了精彩人生;更呈现了作家贝拉的故乡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上海人与犹太人患难与共、命运相连,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包容友爱与国际大爱的难忘篇章。
文学与音乐紧密相通,爱早已跨越了国籍与民族的界限。贝拉站在世界主义高度,用文学去寻找故乡,她关注的是人类命运、灵魂、人道主义精神——成人之美、美美与共。当前,新冠疫情的阴霾并未散尽,全世界依旧笼罩在疫情的愁云中,艺术投射出的温暖、坚韧、希望的光芒,为所有人带来一场充满爱与信仰的视听盛宴。
摄影:陈龙
作者:姜方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