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最近流行PK、打擂的双个展。相比单打独斗的个展、不易突显个体的群展,双个展成为一种颇具张力的展出形式。
继刘海粟美术馆“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杨正新/王劼音”、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汉柏·江声——赵大钧、王劼音双个展”之后,由上海久事美术馆、反空间共同主办的“仰止——林岗、罗小平雕塑艺术双个展”近日亮相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
这也是久事美术馆今年以来的第二个双人联展,以“仰止”为主题,汇集杭州、上海两地雕塑名家林岗、罗小平创作历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作52件,旨在通过这种艺术家对话的形式,实现不同雕塑语言之间的共鸣与互恰,交流碰撞出艺术的多样魅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中国传统文人对精神目标和自我行为的辩证思考。将这种思考放到今天的时代背景中,又产生了新的理解维度。在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吴昊看来,林岗与罗小平虽有着不同的艺术历程且创作不同题材,看似存在某种戏剧性的冲突;来自传统的文化自信心却又同样给予他们今天的创作以巨大能量——“景仰”先贤的同时,再追求现代的“景行”,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正是承载着古老文化在新时代复兴的理想。
林岗《琢光》系列一,金属
现为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长的林岗,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在琴与山水之间探索。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组是林岗的“山”系列。艺术家从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东方语境切入,用切割金属的工具替代了毛笔,用金属钢板替代了柔薄的宣纸。火焰枪的山水画,击穿坚硬的金属,形成镂空的痕迹,塑造出带有古意的山体,平面的线表达转化在了立体空间的雕塑上。文人山水画在火中华丽变身,爆发出强大的力量。立体三维镂空还转变了作品的观看方式,全息的观看角度在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空间的光作用下,变幻莫测,使坚硬的“山体”散发出无比柔美神秘的气息。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
林岗《花神赋》系列一,金属
林岗的另一组作品,则给人一种穿越海洋、穿越时空的体验。这是延续了艺术家一直以来有音乐质感的“琴”系列,以昔日海外流入上海的日用老银器物为基底,与他的琴和山水做了回应,银盘上老欧洲特征的精美纹饰,让人产生维多利亚时期的审美想像艺术家用当代艺术的观念,把曾经老上海的流行西洋文化跟今天这个时代嫁接在了一起,同时也引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林岗怀着敬畏之心以“仰止”之姿态遥望人类的历史,中西古典美在当代邂逅,不同内涵的金属碰撞,交响乐奏起,琴的音乐联想娓娓道来,琴和山,一柔一刚,营造出高山流水“之象”的意境空间,呼唤曾经汉、唐、宋的审美,致敬漫长的人类文明。
现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的罗小平,从事雕塑、陶艺多年,既有着传统功力和多年积累,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技术。他擅长对人物特征细致入微的刻画,并用泥片材质塑造出单纯质朴的艺术气质,再顺应泥片的趋向,淡化人体结构,突出人物特征。
罗小平《斜阳》,陶、釉下彩
罗小平的作品中,有代表中国传统文人“高士”形象,有在大都会中生活的男男女女,这些形象既熟悉又陌生,模糊了时空。在此次展览中,观众能从《问石》《微光·万相》《惜莲》等夸张多变的造型中,感受到每一件作品所传达出的精神气质及独树一帜的表现张力。
罗小平《山外有山》,陶(德化白泥、宜兴紫砂黑泥)
传统雕塑主张艺术造型的叙述性,更加注重凸显形体美感;而当代雕塑主张回归最纯粹的艺术语言,超越艺术的叙述性。传统雕塑与当代雕塑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连续性也有对立的一面。
此次参展的两位雕塑家均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特点,他们都在传统造型基础上各自找到了艺术语言新的突破。展览希望借由两位雕塑艺术家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进行交流与碰撞,使观众对雕塑的艺术语言有进一步了解与思考。
作者:范昕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