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艺术固然存在着众多差异,彼此之间的碰撞、交汇和交融,同样妙不可言。
今天于上海久事美术馆揭幕的“众妙之间——2021中欧艺术邀请展”,让人们看到不同文化艺术背景之下的人们,借助根植于心灵、真诚与真实的艺术体验,怎样开辟出一条通向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展览共展出包括林风眠、珂勒惠支(德国)、万曼(保加利亚)、方力钧、丁乙、庞茂琨等38位艺术家的共72组作品。
“众妙之间”的命名,结合了中西方认识体系的背景,以冲突、交融的文明模式为楔入,以及创作上的默契进行对位思考,并通过作品陈列加以体现。展览以艺术家社会担当与参展作品的内容为依托,旨在树立展览的专业性、文献性,聚焦国际发声,弘扬世界各民族文化框架内的艺术特色。
本次展览试图通过“时间轴”的梳理,展现百年艺术史的发展。
四位开启中西交汇影响的前辈大师在此次展览中得到特别致敬。林风眠即为其中一位。游学法国的林风眠,跳出国画与西洋画的分类,在统一的正方形纸本上,用笔墨和油画的叠加开创融合中西艺术的语言的各种实践。这让林风眠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审美的色块逻辑和构成形式,同时还有着中国传统笔墨的意境和情趣。
鲁迅带回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珂勒惠支,则用刻刀锋利的线条表达情绪,并勾勒出战争的残忍和人类的苦难,唤起人民对“生与死”“压迫与反抗”的觉醒。珂勒惠支也由此在中国成为广为人知的艺术家,并深深影响着中国那些经历战争到和平年代的新兴版画艺术家们。
林风眠和珂勒惠支这两位中西艺术家,不但介绍了西方现代艺术在形式创作上具有的多元可能性;更是用他们独特的艺术作品,来实践中国传统艺术中对现代性发展之路的探索,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母版和开篇之作。
“百年时间轴”的意义不仅包含了林风眠和珂勒惠支所带来的中国现代艺术,更体现了人类文化艺术研究方向最前沿的成果。中国艺术家在他们的影响下不断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性发展之路,从而形成了一百年中国现代艺术的脉络。同时,这样的研究成果经过时代的发展和艺术家的探究,使得各个流派在中国有着怎样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也是此次展览梳理的重点。
此次展览的主题脉络由“何以成为丰碑”“表情与表现”“奇妙,比现实更现实”“在废墟和碎片上创作”“抽象的理性范畴”“天各一方”“挤压出自「空」描述的「无」之形状”“星辰大海,万物生灵”8大版块构成,融合了中国现代艺术从林风眠开始100年来的5大艺术流派,包括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极简主义、涂鸦、波普。除此之外,展览还通过当代艺术3个重要的主题,即“生与死”“时间和空间”“星球,宇宙万物”去探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宇宙众生方面的哲学思考。
展览期间,久事美术馆将与风眠天贤共同举办多场主题研讨会;方力钧、张奇开、张方白等著名艺术家也将亲临久事美术馆现场开设讲座,对艺术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创作理念进行解答。一并开展的还有特色语音导览、丰富多彩的少儿艺术工作坊等,热爱艺术的市民都能参与互动,对近现代艺术的特色及演变和引发的有趣事件能有更深入的直观了解。
展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久事美术馆、荣氏文化专项基金、风眠天贤(上海)文化传播公司共同主办,展品得到四川美院、天津美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及荷兰、德国专业美术机构的大力支持,将持续至2022年1月9日。
作者:范昕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