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在美琪大戏院如期上演,不满三周岁的《电波》迎来了第300场演出。90后的刘小姐已经刷了20多遍《电波》,再次走进熟悉的剧场,除了看剧,她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将“《电波》粉丝团”设计、制作的口罩、徽章、钥匙扣、眼镜布等三百场纪念品,免费派发给现场观众。“这是我们献给《电波》的礼物。”她说:“每次看《电波》,我都会有不同的新感受,却同样被深深打动,红色文化渐渐浸润了我的心。”
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常演常新”的秘诀是什么?“舞台上全力精益求精,运营上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希望让每一位为《电波》走进剧场的观众都有获得感、满足感。”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告诉记者,随着“驻场+巡演”双线并进新模式的启动,《电波》演出频次逐渐加紧,但“千锤百炼,百场如一”的高品质不会变。
“风雅颂韵”新组合齐亮相,红色《电波》在两地交相呼应
“滴滴滴,滴滴滴”,有序而坚定的发报声把观众拉回到了70多年前的上海,风雨交加的暗夜里进行着残酷的生死较量。惊艳的舞台呈现和扑朔迷离的剧情让观众紧张而又兴奋,热烈的掌声响彻剧场。
从2018年12月《电波》诞生至今,一长串“红色足迹”踏遍了全国各地的剧场。2019年12月7日,舞剧在国家大剧院完成第一个“百场”;2020年12月18日,这部爆款舞剧又在巡演中完成了第二个“百场”;2021年11月4日,《电波》将第300场留在了上海的驻演地——“美轮美奂,琪玉无暇”的美琪大戏院。“其实,我的内心并没有太多波动,在舞台上最重要的还是‘专注’。”对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雅”组的李侠扮演者侯腾飞来说,主演第300场《电波》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驻场加巡演的快节奏已经是剧组的日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场演出。”
与此同时,“风”组主角、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朱洁静已经身在烟台,11月5日至7日这台爆款大戏将亮相烟台大剧院。“风雅颂韵”四组主演在两地齐齐亮相。王佳俊、朱洁静;侯腾飞、王景;方文、毕然;韩睿泽、徐莹的四组“李侠”“兰芬”用信仰架起空中桥梁,用热血谱写爱的篇章,红色《电波》在两地交相呼应。
“风”组王佳俊、朱洁静是上海歌舞团的中坚力量,搭档多年默契无间,是众多观众心目中珠联璧合的黄金组合。“雅”组侯腾飞、王景从舞剧《野斑马》《朱鹮》到《永不消逝的电波》积累了无数舞台经验。“颂”组方文、毕然曾在《电波》的“回忆双人舞”舞段中搭档,熟悉人物性格和舞段,他们用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与揣摩塑造出了截然不同的“方李侠”与“毕兰芬”。“韵”组韩睿泽、徐莹是最年轻的“李侠”与“兰芬”,在驻演的过程中,他们培养默契,搭建信任,碰撞火花。新鲜的血液碰撞出了奇妙的舞台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电波》演出至今300场了,优质舞蹈和感人故事一直未变,培养着一位又一位年轻的主演。用好作品培养好演员,让演员在最黄金的年龄有舞台、有角色,让这部作品带给观众常演常新的感受。”在王佳俊看来,《电波》在舞剧领域开拓“驻演+巡演”模式是一次大胆尝试,既是对舞团的考验,又为上海建设“演艺之都”打下坚实基础。“演出300场的《电波》依旧受到观众欢迎,再次证明舞蹈艺术常驻在大家的身边,红色文化走进了人民的心里。”
“驻场+巡演”新模式带来新气象,“红色旅程”开启新篇章
“祝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三百场演出顺利圆满。”一份看似老旧的“《星报》号外”出现在江宁路上的剧院海报栏里,引起路人驻足。今晚,《电波》元素已经全面“浸入”美琪大戏院,带领观众坐上“时光机”,回到1948年那个云波诡谲的旧上海。在充满创意的“《星报》号外”里,还藏着不少彩蛋,比如“1650舞剧小店”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周边衍生产品——《电波》第300场纪念版场刊、金属纪念章等。“沉浸式”剧场布置是上海歌舞团的全新尝试,驻演剧场里不断增补的新亮点,进一步丰富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今年11月,上海歌舞团出品的舞剧《朱鹮》《电波》先后达成了300场的“小目标”。在日复一日的演出中,上海歌舞团仍然不断前行、不断创新。激活红色资源,讲好初心故事,《电波》“文艺党课”成为创新展示传播方式,让党史教育可见可感,深入人心。主创代表们和观众分享红色舞剧的创排过程,引领现场党员“穿越时空”重温革命历程,感受初心和信仰的力量。有观众评论说,朱洁静饰演的“兰芬”,轻得像空中的一缕青烟,却有着让人落泪的厚重力量。在朱洁静的眼里,“兰芬”的使命就是“保持沉默”、坚守信念、等候胜利,她用无比强大的内心与坚贞的信仰做到了这一切。“‘崇高和伟大’植根于最素朴的生活、最普通的人民,我塑造他们,自己也在成长。”
从首次亮相到驻场演出,“现象级”舞剧《电波》创下多个演出纪录,如今“红色旅程”已然开启了新篇章。2021年7月2日,上海歌舞团广撒“英雄帖”,邀请全国优秀舞蹈人才参加选拔,最终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位青年舞者加入了《电波》《朱鹮》驻(巡)演项目团队。经过“魔鬼”训练,这些青年舞者有了惊人的变化,在《电波》的舞台上崭露头角。“驻场+巡演”新模式稳中求进,“项目制招聘”探索初显成效,上海歌舞团的肌体正变得越来越强健有力。新模式带来新气象,为更多优秀演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文艺工作者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我们在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舞台艺术创作和演出探索一条新路。”陈飞华说。
作者:宣晶
编辑:商慧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