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个多月的紧张排练,中篇评弹《战·无硝烟》7月31日晚在天蟾逸夫舞台正式与观众朋友们见面。《战·无硝烟》是上海评弹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评弹团建团70周年,陈云“出人、出书、走正路”发表40周年之际推出的重点作品。作品通过双线结构交织递进的方式,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上海解放一年间,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稳定金融、平稳物价,打赢经济“淮海战役”的故事。
将“银圆之战”“米粮之战”搬上评弹舞台
中篇评弹《战·无硝烟》的创作缘起始于一位毕生钟爱评弹的老首长,他就是被誉为“共和国掌柜”的陈云。陈云一生关心评弹事业,也是评弹的“老听客”。至今,上海评弹评弹团内还高挂着陈云评弹事业的寄语“出人、出书、走正路”。让“陈云同志”走在书坛“唱一回评弹”也是评弹演员一直以来的梦想,这次终于在《战·无硝烟》中得以圆梦。
《战·无硝烟》讲述的是上海解放一年间发生的社会巨变,这相比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而言,只是短短的一个瞬间。故事又是通过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的小视角切入的。然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杨柳青、梦奇奇的嬉笑怒骂中,从李梅亭、卢俊生、刘安娜、乃至陶三妹一众人等的命运沉浮中,折射出的是一个旧世界走向灭亡,和一个新时代的向阳而生。
编剧之一吴新伯表示想要在书坛上塑造陈云的形象,自然而然想到了建国初期他在上海领导的“银圆之战”“米粮之战”,在深入挖掘史料、编织故事过程中,考虑到正面描写金融战争涉及到专业问题比较多,和普通观众会有一定距离。最后,主创团队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方式,一条线索是陈云指挥下,中共党员刘浦生与国民党特务李梅亭的正面交锋,另一条则是底层百姓杨柳青、梦奇奇眼中上海这座城市的变化。陈云虽然不是中篇的“男一号”,却是故事的灵魂人物,还在中篇中唱起了他钟爱的吴侬软语。
虽然展现的是红色金融展现的战斗。但在《战·无硝烟》中,观众却能感受到传统评弹“熟悉的味道”。流派纷呈的也演唱,令人捧腹的“噱头”,惟妙惟肖的模仿,张口就来的南腔北调。评弹的“说噱弹唱演”在剧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而在表现手法上,《战·无硝烟》又是灵活自由的,在保留传统曲艺“一人多角”的基础上,作品打破了“回”与“回”的限制,演员根据剧情上下场,节奏更明快,也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
小人物中见功力,描绘世情百态
《战·无硝烟》铺陈的是解放初期上海城市的“清明上河图”,三教九流、五方杂处,都在时代变换的风云际会中寻找新的出路。除不仅杨柳青、梦奇奇留给观众深刻印象。故事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是立体丰满的。一号男主角刘浦生机智勇敢、刚正不阿,但内心也有对母亲、妹妹的愧疚;刘安娜贪慕虚荣、崇洋媚外的背后,是常年被亲身母亲忽视的不平;卢俊生少年得志、好高骛远,却不幸被钦慕的导师李梅亭利用沦为“棋子”,老谋深算的李梅亭自以为布下天罗地网,却不料自己成了瓮中之鳖。而出场不多的陈云,更是通过短短的几段唱,尽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领袖风采。
在《战·无硝烟》中,上海评弹团演员陆锦花和徐一峰饰演一对夫妻——杨柳青和梦奇奇。这是一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神经大条却又乐观善良的青年男女。乍一看,两人有些“迷糊”。但事实上,他们恰恰是最正直、也是最清醒的一群人。骂米蛀虫、骂无良商人他们毫不留情,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他们也是最早感受到,并因此坚决拥护新政权的。他们代表的那个时代上海百姓的群像,也是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
“我们不希望《战·无硝烟》中的人物会让听众有‘工具人’的感觉,他们每个人都应该是有来历、又去路,有血有肉的。”吴新伯介绍道。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天下何以乱,失民心,失天下者先失民,得其民者得其心……民心主宰家天下,唯有民心见输赢,功过是非民判定,何须留予后人评?”《战·无硝烟》的最后,高博文一段酣畅淋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赢得现场如雷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也把演出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战·无硝烟》创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就如同唱词中写的那样——功过是非民判定,一切为了人民。创作出好作品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表示。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上海评弹团供图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