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乐团,八种乐器,11首乐曲,当五声八音十二律遇见红色歌曲,以民乐激起红色记忆,用青春之声奏响百年故事。这个周六,由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出品的“生声不息·一乐百年——民族室内乐情景音乐会”将于上音歌剧院管弦乐排演厅上演。一场“声、剧、光、影”的时空对话即将展开。
本场音乐会将多首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曲目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映山红》《沂蒙颂》《绣金匾》《我的祖国》等,以民族器乐体裁全新改编创作,同时结合戏剧、多媒体元素,以全新创意形式进行诠释。演出由上音20级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团队,上音“艺·创·坊”,心元民族室内乐团与烁歆(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传统民族乐器的声音是融在中国听众血液中的声音,与红色经典歌曲是传统与经典的结合。此外,民族室内乐团的配器非常丰富,纯器乐作品的音乐织体较之原本的声乐作品也会更为复杂、多元,更添一份新意。”这场音乐会的制作人、心元民族室内乐团经理人周颖华告诉记者,将经典红色歌曲以民族室内乐形式进行改编,在目前是十分有限的。“可能大编制的交响版和合唱版会更多,因此我们请乐团作曲系的同学进行了这次改编创作,希望能赋予经典新的生命力。”
把音乐党课讲述得更加生动,结合多种艺术元素打造民族室内乐情景音乐会
三幕情景,四名演员,十位乐手,在“声、剧、光、影”中讲述战争、牺牲,没能亲口说出的爱意。“生声不息·一乐百年——民族室内乐情景音乐会”将戏剧表演与红色经典歌曲相串联、故事与音乐作品相融合,辅以多媒体投影和音乐工程音效叠加的声光效果,打造一场情境式体验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以“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的时间顺序,确定了曲目单,并对红色经典歌曲进行了改编。比如,改编《过雪山草地》的迟承宗,尝试使用民族室内乐的形式、重奏的方式,体现红军战士的斗志与祖国的壮丽山河。“当歌声不在,希望大家仍能在民乐中听到‘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钢铁意志;看到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大好风光。”
改编后的《在太行山上》则在打击乐方面采用了大鼓,用有力的鼓点象征坚定的斗争精神;同时还采用了小军鼓,细密的鼓点在背景中作为铺垫和底色,以体现主人公热血沸腾、振奋人心的行军历程。“贴合戏剧走向,开头欲扬先抑,缓缓展开行军画卷,随后情感愈发热烈,最后以激荡的乐句作结,一气呵成。”改编者元阳说。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与研究生部联动,多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均参与此次音乐会制作,包括艺术管理、民乐、指挥、音乐剧、音乐工程、作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等系部,倾力合作完成此次艺术实践尝试。“通过多种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形式,能呈现出一个更立体化、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营造沉浸式的艺术氛围,让大家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我们作为演员,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把音乐党课讲述得更加生动。”在这场音乐会中担任唢呐演奏的心元民族室内乐团创始人刘兆晨硕说。
“1933年,方建斌部队行军休整路过家乡,受邻居所托,将邻居家‘问题少年’秦力带在身边学习管教。一段时间后,秦力的对立情绪终于逐渐软化,告诉方建斌自己会变成这样的原因,开始谈起对未来的畅想,他们甚至还在路边捡到了一个弃婴,并悉心照顾。秦力一天天越发开朗成熟,可谁知突遇敌袭……”这是“生声不息·一乐百年——民族室内乐情景音乐会”戏剧部分的剧情简介。其中,音乐剧演员谢一溦饰演的是秦淑仪一角,也是秦力的母亲。“秦淑仪在未婚时捡到了个孩子,就是秦力。秦淑仪独自把儿子抚养长大,因为种种原因送了儿子去参军,最后儿子不幸牺牲了。这个女性角色的人设是泼辣、风风火火的,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情感细腻、压抑,故事后段需要演绎她崩溃到失常的片段。”
作为一个成长中的音乐剧演员,谢一溦之前曾接触几部上音系里的音乐剧作品,但这次是她首次参演戏剧情景音乐会。“当民乐、戏剧、投影、歌唱、乐队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其实是非常吸引人的,相对来说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也更利于我们所说的雅俗共赏——展现红色情怀、推广高雅艺术。”
集“创、编、策、排、演”于一身,探索开创民族室内乐新时代的可能性
如今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大力复兴,国乐也随之崛起。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将目光投向民乐,而民族室内乐重奏还处于发展阶段。
近年来兴起的十人左右编制的国乐团有“自得琴社”,其将中国传统乐器古琴,作为一种语言,在古琴的基础上创作了更多的音乐和文化作品,结合古代服饰艺术和多媒体艺术,拍摄了许多短视频,且打造了一系列国乐音乐会,吸引了众多粉丝。音乐作品风格由古琴传统曲目至流行乐改编不等,配器主要以古琴、笛萧、琵琶、古筝和打击乐器为主。近年自得琴社还涉及文创产品的研发,深得广大观众喜爱。此外,有代表性的国乐团体还有“女子十二音坊”,编制为12人,配器有二胡、古筝、琵琶、笛子等,其主要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音乐,其表演形式有别于传统民乐演奏方式,给予观众新鲜感,极尽视听之娱。
“这些都是过往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但耳熟能详的成功民族乐团还属凤毛麟角。此外,民族室内乐在曲目创作的数量上与西方相比较相差甚远,在演奏团队上,特别是高精尖团队,也是非常稀少的。”周颖华认为,这不仅说明国乐有市场,并可以看出创新是一大出路——其中包括了音乐作品的创新、表现媒介的创新,以及艺术形式的创新。
眼下,集“创、编、策、排、演”于一身,并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民族室内乐团目前市场上还为数不多。而2020年入选上海音乐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的心元民族室内乐团,希望能够成为填补国内这一音乐市场的一员,为复兴国乐、弘扬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添砖加瓦。从名字看,心元民族室内乐团的心,即本着一颗赤诚之心对待音乐,亦谐音“新”,策励不断推陈出新;元,意为第一、居首的,含有开端之意,寓意希冀成为未来民族室内乐团的强劲势力。团队在坚守传统曲目的同时,探索开创民族室内乐新时代的可能性。
“我的祖父辈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份子。同时,我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去年疫情期间,很多工作都暂时搁置,于是我通过电话网络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决定共同成立一个民族室内乐团,以弘扬民族音乐,传播优秀文化为宗旨。”心元民族室内乐团创始人刘兆晨硕介绍,这个乐团汇聚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民族器乐表演、音乐工程等多个专业的优秀学子。“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改编创作排演了一大批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用实际行动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文化,为把党的故事讲述好、宣传好尽一份绵薄之力。”刘兆晨硕说。
演出方供图
作者:姜方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