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两年,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成效如何?5月17日在徐汇中学举办的展演颁奖典礼交出了答卷。
作为产生、流行、发展于江浙沪地区的优秀地方民族器乐形式,江南丝竹是中国民族音乐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百年的风雨磨练,江南丝竹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乐种。2006年,江南丝竹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培育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群,推进江南丝竹在中小学校的传承推广,2019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徐汇区教育局,委托上海市徐汇中学牵头,组建起了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首批共有来自江浙沪的26家学校加盟。两年来,该联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据透露,新冠疫情期间,联盟依然坚持每二周开展一次线上活动,邀请顾冠仁、周成龙、王永德、詹永铭、成海华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10位江南丝竹名家学者举办线上“专家直播课”共10期。疫情好转后,联盟积极开展线下活动,举办首届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展演、首届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论文评比等赛事,出版专著《美哉!民族音乐》,组建长三角中小学教师江南丝竹乐团。在鼓励有民乐基础的联盟学校开展江南丝竹排练、演出、讲座等活动的同时,该联盟更努力倡导学校开设面向民乐零基础孩子的江南丝竹教学工作,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走近丝竹音乐、传承民族文化。
比如,徐汇中学、青浦区崧文小学等学校分别开设了中阮班、扬琴班、二胡班等兴趣班,培养零基础的孩子。浦东陆行南校开发了近20门民族艺术教育拓展课程,已经做到全校将近800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会一样民乐。
据市群艺馆江南丝竹项目保护责任人介绍,江南丝竹所蕴含的不只是艺术魅力,还有中国人世世代代承传下来的处世哲学。丝竹演奏,上海话叫“合(ge,沪语旧时发音) 丝竹”。这里既有你进我退,崁挡让路的礼仪,又有点互相竞争的意味,其最高境界是和谐共处、协同创新。“上海不少学校招收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希望他们通过对江南丝竹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接受、融入上海的文化中来。”
第二批联盟校授牌仪式同期举行,新一批加入的学校有14个。仪式结束后,上海市徐汇中学民乐团、上海市青浦区崧文小学“崧雅”丝竹乐团、江苏省常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中天宁分校、联盟校教师乐团(代表)等带来了江南丝竹展演。孩子们演绎的曲目中,既有传统丝竹名曲《三六》《中花六板》《欢乐歌》《霓裳曲》,又有新编丝竹曲《丝竹传韵》、红歌联奏《映山红》《鱼跃龙门》等。
作者:李婷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