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的竹笛旋律编织出绚丽多彩的锦绣中华,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与上海民族乐团共同策划打造的“锦绣中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名家名曲音乐会昨晚在上音歌剧院举办。这场音乐会也是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艺术节的开幕式,艺术节于4月30日至5月4日举行,期间将举办高峰论坛、大师班、讲座等活动。
昨晚举行的音乐会汇聚了目前全国在竹笛艺术中具有高度造诣的笛艺名家,演奏家们以精湛的技艺共同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也展现了我国竹笛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喜人成果。在指挥家洪侠的执棒下,笛艺名家们携手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合作呈现了我国不同地域各具风格的经典竹笛作品。
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易加义带来取材于云南撒尼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笛子协奏曲《阿诗玛叙事诗》(节选),为这场音乐会拉开帷幕。来自陕西的竹笛演奏家马迪带来自己创作的“长安乐派”代表作品《秦川抒怀》,这首作品融入秦腔等元素,充满浓浓的中原气息。《如梦令》渲染出清奇典雅的古朴意境,《姑苏行》《水乡船歌》《西子歌》描绘出愉悦灵动、婉约唯美的江南风光。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维良带来自己创作的《花泣》,作品融入了评弹元素。
《春日景和》《一锭金》源于戏曲曲牌,以竹笛与乐队合作的形式改编演绎,在保留戏曲音乐特色的同时又提升了音乐的感染力。其中,《一锭金》由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教授谭炎健演绎,作品以粤剧曲牌为素材。音乐会的尾声,由唐俊乔和金锴共同演奏《雪山上飞翔的鹰》,作品以两支竹笛为音乐表达主体,分别被赋予“雪山”与“雄鹰”的角色。整场演出在高远灵动的雪域高原壮美画卷中落下帷幕。
“竹笛是充分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乐器,我们希望本土民族乐器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久前参加了第三季《国乐大典》节目,致力于推动民乐普及的唐俊乔介绍说,在接下去的“上海之春”竹笛艺术节中,全国的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将汇聚在一起,研讨竹笛艺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自2017年起,“锦绣中华”成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常设品牌,充分调动各地优秀传统音乐艺术资源,全面展示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2018年《锦绣中华·西北风情》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上来自西北五省的艺术家与乐团演奏家同台演出,碰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感受。2019年《最忆是江南》《海上生民乐》音乐会则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聚焦长三角三省一市,依托“锦绣中华”品牌搭建的广阔平台,再次实现民族音乐的区域联动和资源共享。
2020年,经历疫情后的“锦绣中华”以“共饮江河水”为主题,选取湖北、重庆、新疆、云南、西藏、青海、贵州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音乐元素进行采风创作,通过全新编创的民族音乐作品、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乐器,一展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文化魅力。
摄影:蔡晴
作者:姜方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