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的竹拢成柔软而包容的弧状,呈现流动的情态;后现代工业风浓郁的集装箱群,构筑出井然秩序感……不同风格混搭出的建筑综合体,正是今天在沪揭开面纱的“艺术之桥空间”。
走进宝山区“智慧湾科创园”,城市天空下的这架“艺术之桥”以艺术为链接点,打破了人们传统印象中的书店空间概念,融合了出版、画廊、展览、艺术中心与小型美术馆业态,有望成为上海又一处“网红”人文地标。
“艺术之桥空间”所坐落的这片园区承续了工业遗迹风貌,以集装箱群为建筑特色,聚焦3D打印、智能微制造、VR/AR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四个中心,其中首个3D打印“阅读小屋”格外吸睛。集园区、社区、育区、展区、商业区和以体育为主的休闲区于一体,这处空间由ACC Art Books、Images Publishing共同打造,堪称“出版+”的创新探索。
云集中外画册+衍生文创,策展思维赋能空间
漫步空间里,多个书架及专区涵盖了艺术画册、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工业设计、古董与收藏、摄影画册等类别,包括来自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泰特美术馆、乌菲兹等著名艺术机构的展览画册,多个国际品牌独家授权的最新图册以及大卫鲍伊等影视巨星的影像珍藏集,彰显了国际艺术设计专业书店的特色。
结合“艺术之桥年度系列”项目多年来推动中国艺术家、设计师走向世界的内容输出,空间内还专设了中国艺术家、设计师海外出版艺廊区,徐冰《从天书到地书》、白明《白——白明瓷艺作品》、张永和《展览建筑》、朱赢椿《虫子书》、杨明洁《Design Fusion》、本土创造《Refashioning Concrete》等英文版均在此发售。
今年,“艺术之桥空间”围绕艺术家、设计师与艺术设计主题,规划了七场特展。19日同步推出的开幕特展,由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策划主持,内容取自《上海制造中的设计/Made in Shanghai》,展览围绕中国制造发源地上海,精选从早期深受外埠影响的“摩登上海”到建国乃至改革开放后上海工业制造设计中具代表性的单品,进行独家呈现。
打造都市生活新美学地标,探路“出版+”的可能性
空间更像是展示生活方式的新美学复合店——以艺术设计图书为底色,联同室外景观、室内艺术设计装置,营造出调性十足的艺术空间生态,开启了复合书店的经营新范式。
作为艺术之桥各类资源的落地窗口,空间秉持了以国际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理念,丰富了融延发展的实践,将成为独家限量发售艺术品和相关衍生品的发布空间。王怀庆、苏笑柏、金宇澄、冷冰川等艺术家的限量石版画将以不同形式进行展出发售。“艺术之桥空间”与“本土创造”“羊舍”等设计品牌的联名款产品线上线下同步推出。
无论是空间外部竹编艺术装置,还是内部中庭核心的艺术装置Y支架“虚山水”,都蕴含着艺术家的匠心与巧思——四川竹编艺术家刘前兴,带着整个团队在地编织20多天,提升了空间的标识性和灵动性;杨明洁将一个个拼接穿插的“Y”字,搭建出重重复构的视觉空间,再与中庭保留的生长的树呼应,讲述着来自自然、模仿自然、回到自然的过程。
此外,空间中使用回收混凝土制成的桌椅展台,出于设计师许刚在2011年创立设计品牌“本土创造”,其旗下“农造+治愈所”咖啡也成为该品牌在沪的首家落地概念店,“农造”饱含农耕温度,就连所使用的饮品杯都传达可持续理念——纸杯都是将制糖剩余的甘蔗渣回收,作为木材的替代原料制作而成。
为呼应宝山智慧湾园区的整体概念空间,“艺术之桥空间”室内部分与户外空间通过徐卫国带来的3D打印建筑进行了概念上的链接:除了园区内已经完成的实体3D打印桥外,未来3D打印阅读小屋将成空间户外庭院的组成部分。
这样的“桥”,你去打卡了吗?
作者:许旸
编辑:陆纾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图片:许旸 摄 以及书店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