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南文化重镇,苏州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是明清时期全国的藏书刻书中心,至今仍有丰富的古籍留存,现存古籍约有100万册左右。
3月18日,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古籍展览——“册府千华”系列展览走进苏州,在苏州第二图书馆博约堂推出了“册府千华——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本次展览分为“吴刻最善”、“吴门缥缃”及“吴韵流长”三部分,全面展示苏州灿烂辉煌的刻书历史、丰富的古籍收藏及保护传承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尤为难得的是首次展出苏州市各古籍收藏单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150部珍贵善本,包括极为稀见的宋元刻本。在时间流转中,这些珍贵古籍除了自身的版本、艺术和文物价值外,还留下了不少印书、藏书的佳话。
比如,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堪称苏州图书馆的镇库之宝。此书为宋嘉定五年(1212年)章贡郡斋刻本,原藏日本“鞠山文库”,后为荆州田潜购回,再经武昌徐恕、上海涵芬楼、湖州张钧衡递藏。张元济曾将其影印,收入《四部丛刊续编》。
据张元济藏印,此书是他在1920年所收。但还不到一年时间,次年一月,湖州大藏书家张钧衡就找到了张元济的亲家葛嗣澎,并请葛氏出面,让张元济把此书转让给他。此时张元济正在编纂《四部丛刊》,为了多增加一些精品,张元济经与同人商议后,向张钧衡提出交换条件,如果张钧衡能将藏书“无限制”借给涵芬楼影印,这部珍贵的宋版可以原价割让。张钧衡得信后,也不拖泥带水,竟然痛快答应了。大家各取所得,皆大欢喜,留下了一段印书、藏书的佳话。后来此书被张钧衡后人售出,为苏州图书馆购得。
而在古籍保护中,也有不少动人事迹。上世纪六十年代,苏州图书馆馆员们在副馆长许培基的带领下,冒着风险,在废品站蹲守一两个月,拣回古籍、图书及期刊3272斤。这之中包括了不少毛氏汲古阁影抄宋本,俗称“毛抄本”,纸质洁白,墨如点漆,一笔一画,与宋本无异,素有“半部宋版”之称。
如今,对古籍的保护仍在接续。当天的开幕式上,发布了苏州市古籍保护成果,可谓成绩斐然。在首批公布的51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苏州市有苏州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3家单位入选。此后第二批有吴江区图书馆入选,第三批有苏州博物馆入选,累计有5家单位入选。苏州市前六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达319部。苏州图书馆和吴江区图书馆还被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在古籍数字化方面,截至2020年底,苏州图书馆已完成数字化地方文献与珍贵古籍1141部,14034卷,732608页,先后建成苏州地方文献数据库及珍贵古籍数据库,所收古籍除保持了原貌外,还可以实现全文检索、繁简转换及复制下载等功能。苏州博物馆开通“苏博云书斋”古籍影像资源数据库,提供馆藏珍贵古籍和家谱在线阅览。
正如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所言,这是一次彰显苏州的江南文化底蕴的展览,是对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苏州典籍文化的一次大检阅,是苏州古籍保护成果的全面展示,也是践行 “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
苏州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曹俊表示,“册府千华”是国家图书馆的重要品牌项目,此次落地苏州举办,对苏州的古籍保护和“活化”,乃至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讲好江南文化的“苏州故事”,将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苏州图书馆(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承办,将持续至4月24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系列古籍专题讲座,以及古籍修复、雕版刷印、活字雕刻等体验活动。
作者:如烟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图片来源:苏州图书馆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