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昉编导、谢欣领衔的全新当代舞《熵》,将于3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以下简称国舞剧场)举行世界首演,连演四场。据悉,《熵》已经收到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的邀约,计划在第十五届国际当代舞蹈节上亮相;此外,作品也将受邀赴北京、广东等地巡演。
威尼斯双年展始于1895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由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音乐节、威尼斯建筑与美术展、威尼斯国际当代舞蹈节组成。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之一,威尼斯双年展为什么会看中上海孵化出的《熵》?
借用“熵”的概念,重新定义舞者肢体的运动规则
作为物理学概念,“熵“通常描述的是体系的混乱程度,混乱程度越高,体系的熵值也就越高。“熵增原理认为,一个孤立系统的自发过程是向熵增的方向,意思就是整个世界是趋于无序化的。人为了对抗熵增,通过各种方式去建立和维护秩序,使系统能够有序运转。”尹昉在作品中借用“熵”的概念,重新定义舞者肢体的重量、结构、运动规则,通过舞者之间的合作、共享、牵制,构建起有效的运行系统,用身体去演绎宇宙规律。
用最先锋的肢体语言,描摹演绎最抽象的物理概念,让艺术与科学碰撞出最具开创性的美学火花,《熵》的创作理念似乎与威尼斯双年展的宗旨不谋而合。
当代舞《熵》曾于2020年8月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试演,但此次亮相的完整作品则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在3月18日举行的发布会现场,谢欣舞蹈剧场的舞者们演绎了《熵》的片段。他们通过各种肢体组合方式建立和维护秩序,形同陌路却又互相牵制,用舞蹈的力量运转着无序的系统,并达成某种理想状态。从舞台表达来看,《熵》不仅代表了系统中"无序"的程度,也表征着生命活动的过程。
除了尹昉与谢欣搭档外,主创团队还邀请电影《暴裂无声》的声音设计王宇波现场伴奏,以及知名设计师陈序之担任服装设计。新鲜元素的加入令《熵》不断增色。谢欣告诉记者,服装看起来色彩单一、剪裁简洁,其中却隐藏着设计师的缜密心思。“每一组双人舞的服色都巧妙搭配,在肢体的互相碰撞中,产生独特的美感。”
相识十年首度合作,让舞蹈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来
谢欣是中国现代舞坛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刚夺得《舞蹈风暴》第二季总冠军。2014年“落户”上海后,她带领舞团一路奔向国际舞台,受到德国、法国、克罗地亚等地观众的热烈追捧。如今,她是国舞剧场联合艺术家,《执迷》《九重奏》等多部新作都首演于国舞剧场,《熵》亦由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委约创作。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一直都在着力挖掘与推广中国舞蹈的新生力量,激发舞蹈艺术创新活力,帮助广大青年艺术家走进大众的视野,从而推动中国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延希望,通过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平台影响力,可以推动越来越多像《熵》这样优秀的艺术作品涌现。
尹昉自2013年主演音乐电影《蓝色骨头》以来,已出演了十余部大银幕作品。在演员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位活跃的舞者及编导。谢欣和尹昉是相识十余年的老友,但《熵》却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合作”。他们都经历过短暂离开舞台又回归舞台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终让他们明白,舞蹈仍是他们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此次尹昉以编导的身份重回剧场,却给“天花板级舞者”谢欣出了不小的“难题”。
“尹昉总是在说‘不’。他的作品非常磨人,种种规则很难适应,每次刚找到一点感觉,第二天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我跳solo的时候,一度很没底气。”尽管如此,谢欣依然坚持让舞蹈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来。她说:“我用舞蹈来记录我每个阶段最真诚、最打动我的感受,这股力量让我认识到自己到底是谁。”
不断孵化新作,帮助青年艺术家推倒“那堵墙”
如今的谢欣与尹昉,都是当代青年舞者中的翘楚,但他们也曾与所有青年艺术家一样,经历过缺少资源的窘境。青年时期是艺术家创作力旺盛的阶段,如果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将为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与走向世界提供更多机会。而如何帮助青年艺术家更自由地探索舞台,推倒阻挡创作、追寻梦想的“墙”,更好地扶持青年艺术家成长是国舞剧场的使命之一,也已然成为国舞剧场的日常命题。
“与青年编导合作,我们始终秉持着一种态度,就是接受他们的失败,陪伴他们的成长,鼓励他们继续往前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总经理张博文说。国舞剧场委约作品《流量》经历过几番打磨,时间跨度超过两年。从百人规模的试演到正式首演,直至现代舞双年展特别演出,剧场与青年编导江帆一起倾听观众意见,探讨戏剧构架,终于形成了具有震撼力的实验性作品。
近年来,国舞剧场青年孵化平台始终致力于位艺术家打造更好的创作环境,通过提供资金、宣传、技术、演出机会等方式,全方位扶持青年舞蹈编导们的艺术创作。“让青年艺术家的新作从排练厅走进剧场,再从小剧场搬进大剧场,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上海理应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布中国优秀舞蹈创作者的精品力作。”张博文告诉记者,目前国舞剧场已经签约谢欣、田湉、王亚彬等多位联合艺术家,并计划推动更多新作亮相国际舞台。
目前,越来越多青年编导和舞者有意愿来上海建立工作室,舞蹈创作生态也越来越繁荣。“我们期待建设以编舞和舞者为主体的艺术社区,纳入服装、灯光、舞美设计师、视觉艺术家等。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找到伙伴,触发创作灵感,推动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进程。”
作者:宣晶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