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还原”了莫奈的花园,观众可在此看到《睡莲》等作品。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因疫情被迫两次延期的“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终于来了,今起正式亮相外滩壹号。在昨天的预展上,来自法国玛摩丹莫奈博物馆的61件艺术臻品揭开面纱,为人们细致勾勒出风靡西方画坛的印象派的发展脉络。展览呈现的十余位艺术家经典之作,大部分是首次在上海展出。
以“印象派领导者”莫奈为例,此次展出的他的20幅杰作,涵盖其早中年的《欧洲桥梁—圣拉扎尔火车站》《落日下的雪景》《荷兰的郁金香田》以及晚年的《睡莲》《紫藤》《玫瑰》《日本桥》等,每一件都是精品。而其余41件展品,其作者也是名头响亮,既有马奈、毕沙罗、雷诺阿、德加、西斯莱、莫里索等印象派大师;也有巴比松画派的现实主义大师柯罗、莫奈的老师布丹,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深刻影响了印象派艺术家们。
《朱莉·马奈画像》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94
莫奈的花园“搬进”展厅,解锁光与色的迷幻世界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作为“印象派之父”,莫奈终其一生追求和表现着瞬间的视觉印象,描绘着大自然中变化的光与色。晚年,他居住在吉维尼小镇。在那里,莫奈将花园当作了他的大自然调色板,他也在这别样的“画室”中获得了无数的创作灵感。醉心于大自然的莫奈基于浮世绘的灵感,在自己的花园建造了一座日本式的拱桥,并在池边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攀爬在日本桥上的紫藤花,是莫奈亲自种下的。后来,便有了长达3米的巨幅画作《紫藤》,是莫奈为数不多的大装饰作品。而最著名的《睡莲》系列也来自这一时期。据粗略统计,在近乎痴迷的状态下,莫奈总共画过约250幅以《睡莲》为主题的作品。
《紫藤》,莫奈,1919—1920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在最后一个展厅特别“还原”了莫奈的花园,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三幅《睡莲》、两幅《日本桥》以及《紫藤》《玫瑰》,它们无不展现着莫奈高超娴熟的绘画技法。比如,一幅高1.3米的《睡莲池》,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却将光线的美感以及水面上漂浮的睡莲表现得淋漓尽致。伫立在池塘边,竟也能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而一件大尺幅的《玫瑰》是莫奈极为罕见的题材,他以诗意的方式将花儿分隔,在淡蓝色和淡紫色天空的衬托下,朵朵玫瑰分外醒目。莫奈于1926年逝世,这幅《玫瑰》创作于1925年至1926年间,可以说是莫奈的绝笔之一。
经典之作齐聚,一展可览印象派全貌
记者了解到,这是法国玛摩丹莫奈博物馆和它的藏品第三次来到上海。第一次是2014年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第二次是2020年9月揭幕、今年元旦刚闭幕的“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据主办方之一上海天协文化负责人谢定伟介绍,与前两次展览相比,这次不局限于莫奈的作品,意在对印象派的发展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印象派不单单只有莫奈,他是其中重要的一分子,观众想要全面了解印象派,还要学习、观看别的印象派画作。”事实上,在艺术史上,印象派更像是一场集体冒险,它将一群志趣相投,尤其是对室外写生实践及对呈现当下现实生活怀有极高热情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
《雪中列车》,莫奈,1875
本次展览中除了莫奈的20件作品,还呈现了印象派大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德加、西斯莱、莫里索等以及与印象派有关联的柯罗、布丹等艺术家经典之作。以莫奈的启蒙恩师布丹为例,他是善于捕捉天气变化的大师,为印象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莫奈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有朝一日成为画家,那一定是布丹的功劳”。被誉为“印象派教父”的马奈,开启了一个艺术的新时代,从他开始,艺术都变得更加恣肆。德加绘画时常变换题材和材料,但“运动与瞬间”贯穿于他艺术探索的所有,他的作品鲜少在国内展出。雷诺阿是一位伟大的肖像画家,他用色彩来表现生命和爱。莫里索是第一位女性印象派画家,她探索了全新的绘画视角。基约曼的作品笔触粗犷、色彩浓烈,被称为“最野兽派”的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学生、后来成为他儿媳妇的布朗什·奥什代的一件作品也出现在展览中。可以说,通过这次展览,能够一览印象派艺术的大致全貌。
作者:李婷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