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年夜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象征着团圆和亲情,从古至今更是一种独有的文化传承。
关于年夜饭,目前能够搜寻到的最早出处来自晋代周处的《风土记》的记载,其中提及“酒食相邀,谓之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他的著述里存留“别岁饭”的记录,而别岁(即吃年夜饭)、守岁、分岁(压岁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而“年夜饭”这个词,据考证,最早出现在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顾禄的《清嘉录》中:“除夕夜,家家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话,名曰‘年夜饭’,俗称‘合家欢’。”
年夜饭体现了三个重要的文化元素:团圆、喜庆和祝愿。从古至今,年夜饭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主食和时令餐食。
饺子和汤圆是中国南、北方过年必吃的食物,它们都代表了美好寓意。饺子在唐代已出现雏形,宋代人称为“角子”,在元代被叫作“扁食”。因为饺子形状如元宝,也被赋予“招财进宝”的含义。过年期间,中国人还会将铜钱、糖果等包在饺子馅里,象征吉祥如意。
汤圆起源略晚,前身是北宋上元节(元宵节)所吃的“圆子鼓豉”。据记载,明代所谓的“吃元宵”,制作方法是“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这已和今天的汤圆没什么区别。汤圆也因其形,被赋予“团团圆圆”的寓意。
一般上海人家在年夜饭是都会讲究用“八样头”,谓之“舒齐”,即:木耳烧鲫鱼、蛋饺、百叶扣咸肉、扣三丝、金元蹄、扣蹄肉、茨菰扣鸡(鸭)、三鲜砂锅,也有的是桂花肉、响油鳝丝、三鲜肉皮汤等。
蛋饺象征元宝,用鸡蛋做皮,中间包肉馅,皮黄馅红,形似元宝;而鱼通常选用小鲤鱼,取“鲤鱼跳龙门,年年交好运”之意。吃法上也有讲究,吃鱼只吃中段,不吃头尾,有的干脆一点不吃。鱼表示“节庆有鱼(余)”,保留头尾则是讨个“年年吃剩有余(鱼)”的好口彩。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