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8日是陈望道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今天,一群理想信仰的传承者要把“真理的味道”故事一代代讲下去: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年轻人在奋笔疾书。
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年轻人竟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陈望道正在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这枚思想的火种在此后的百年间,照耀中国。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1920年8月、9月版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援引这则故事。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因为信仰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也正因为这种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革命先辈为民族振兴披肝沥胆。
1月17日下午,在陈望道130周年诞辰之际,在他担任过校长的复旦大学,在其亲属、学生、家乡代表和许多年轻人的见证下,电影《望道》宣布开机并发布首张概念海报。
电影《望道》的创作,缘起于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全体队员的回信。
影片将以陈望道的生平事迹为线索,以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主题,表现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追寻真理、坚守大道的故事和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望道》是第一部将陈望道这一人物搬上大银幕的作品,得到了陈望道家属的独家授权。
激励勇者,一样的“青春”相隔百年展开对话
电影片名《望道》,源自陈望道先生之名,更透露着“守望信仰大道”的深意。首款概念海报上,站立船头的人物剪影,眼望前方,一往直前;黑底上的金色线条,是浪涛,是光芒,也是火焰。
1919年,时年28岁的陈望道正苦于为中国革命寻找新的思想武器,恰好收到上海《星期评论》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邀请。陈望道欣然接受,回到家乡义乌,在一间柴屋里完成了翻译工作。1920年,在上海,《共产党宣言》中文版全文第一次公开正式出版,首次印刷1000册。这部重要的译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了先驱性的重大作用,对中国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100年前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胸膛里满满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这群勇者,冲击着上影人的心灵,也让上影创作团队萌生了让相隔百年的青春因为热血、因为信仰、因为家国情怀而对话的冲动。主创团队前期在复旦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分别进行了两场大学生座谈,在线上、线下针对年轻观影人群又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更坚定了创作团队将这部“百年前的青春励志片,献给每一个心怀信念、勇往直前的你”的目标。
致敬信仰,上影吹响“金鸡战队”集结号
影片的第一出品方,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表示:“我们将努力打造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兼具的青春之作、致敬之作,让《望道》成为当代大学生和年轻人爱看的电影,从百年前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真理的味道,激励你我勇作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为了向信仰致敬,让“青春”隔着百年对话,拍摄出激荡当代青年热血的精品,上影集结起了一支“金鸡战队”:
导演侯咏,曾凭借电影《鸦片战争》《我的父亲母亲》《孙中山》和《晚钟》四次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转型导演后,凭借电影《茉莉花开》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编剧贺子壮,来自于上影厂,曾凭借电影《生死抉择》荣获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和华表奖优秀编剧。
上影厂优秀美术指导李佳,曾凭借电影《秋之白华》获得金鸡奖最佳美术提名,与日本头部制作公司多年合作。上影厂资深录音师吕家进,曾凭借电影《老店》《小城之春》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录音奖。上影厂著名化妆师沈东生和殷丽华担纲造型和化妆指导,曾凭借电影《三毛从军记》获得金鸡奖最佳化妆奖,因电影《开天辟地》等获金鸡奖提名。
导演候咏表示,这次参加影片《望道》的创作,也是一次真正的望道之旅;是深入理解《共产党宣言》、倾心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之旅;是认真思考近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以及当今世界的发展,从而坚定自身的世界观。
心怀敬畏,主创从通读《共产党宣言》开始
在《望道》剧组,有一个故事常常在创作中被提及: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当他看到安放于陈列柜中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讲了一个故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样令人会心的语言和故事,令创作团队给外心动。在前期筹划期,为了真实还原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为了挖掘打动人心的细节,每一位主创人员进组后,都从通读《共产党宣言》开始,通过参观陈望道纪念馆、义乌陈望道故居和复旦大学校史馆等,汲取思想力量和艺术灵感。主创团队踏踏实实做案头和调研工作,查阅大量人物和历史资料、人物传记、回忆文章,通过采访望老亲属、学生和研究者,获得了许多珍贵的一手资料,为人物、故事、情节的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复旦大学的鼎力支持下,电影《望道》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得到陈望道先生之子陈振新先生的独家授权。编导还与陈望道先生之子陈振新先生、学生陈光磊先生等多次面对面交流,深入挖掘陈望道先生的真实人物性格和生活细节,以丰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望道先生的亲属、学生,以及诸多研究者参与到剧本创作中来,对于铸造一部既表达主流价值、体现历史厚重,又对青年观众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新主流电影精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电影《望道》由上影集团和山东科文集团、义乌市交旅集团三家共同出品,上影电影制片厂负责摄制。
影片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电影局、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浙江义乌市委市政府等各方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得到望老家属陈振新夫妇以及众多望老研究和党史研究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
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表示,电影《望道》的创作缘起于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全体队员的回信。电影《望道》以陈望道先生的生平事迹为线索,以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主题,表现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追寻真理、坚守大道的故事和精神。
导演侯咏表示,影片主人公陈望道代表了一批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他们是坚定的理想者和爱国者,为建立一个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勇往直前。影片将向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展现一群百年前一代青年的人生和追求,理想和信念,生命状态和思想境界。
陈望道先生一生都在跟青年学生并肩作战,电影《望道》贴近学生,贴近青年。主创团队在复旦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分别进行了两场学生座谈,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持续进行针对年轻观影人群的问卷调查,了解青年大学生对主旋律电影的真实想法以及对电影《望道》的期待。就如总书记所倡导的,文艺作品不仅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更要增加人民精神力量。《望道》希冀现在的年轻观众,在电影中,与陈望道和他的伙伴们同悲欢、共离合,并在看完电影后,记住这一群百年前的“后浪们”。正如电影《望道》所想要体现的精神内核:百年前,他们也正青春。将此片献给每一位今天正在坚守信念的年轻人。
作者:王彦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