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也有大学问——以多幅画面连续表现一个故事,通俗直白,伴随几代人成长,绘就中国美术史上的绚丽景观。连环画艺术可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曾占据全国出版物的三分之一,连环画领域走出的大画家不计其数。其中,上海在新中国连环画史上尤其占据重要地位。如何传承创新海派连环画,用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与创新——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连环画设计展”在沪上温古书房无用空间开幕,将展至12月6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指导,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海派连环画传承基地承办。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传播故事的方式发生改变等因素,连环画的阅读市场连年萎缩,传承连环画艺术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过程中,该传承些什么,又该如何传承,值得人们思考。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连环画基地负责人李钢教授谈到,连环画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来将白描、工笔重彩、水墨等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淋漓尽致保留下来,并吸收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经验;二来富于文学性的故事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名著。
“海派连环画作为上海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在过去一年形成了丰厚的产出与文化效应,为高校与社区搭建了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在福州路举办海派连环画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负责人叶开江看来,20世纪初起,福州路就有“文化第一街”之称,曾有300多家大小书店,长久的文化积淀见证促成了海派连环画的孕育,发展与兴盛;到了当下,教育部于2018年开展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包括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正是对传统宝库的承继。
“传统文化的坚持和创新需要高校的支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上海故事,需要情怀,更需要创新。”上海海派连环画艺术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全国首家主题化、规模化、专业化、集成式的连环画中心,总编刘亚军从国家历史角度切入,提出海派连环画的文化价值。
连环画家顾炳鑫创作的《渡江侦察记》原稿
贺友直《小二黑结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上海连环画的繁盛期之一,连环画编绘作者队伍也不断扩大,涌现出一些艺术水平高、甚有影响力的连环画家。连环画的表现题材涉及古今中外都有,画家各显身手,呈现多姿多彩不同艺术风格之美。比如,赵宏本的严谨,一丝不苟的线描,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描绘中。贺友直的线描,则随意、轻松、自由,洋溢着流动的音乐美,又能生动体现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描绘中。顾炳鑫的绘画语言,则是以扎实的素描样式,很有层次地表现人物活动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予人留有深刻印象。程十发则是绘画语言的多面手,既能运用细密线条排列的西洋通版画样式作表现,而更多运用抒情性强,一气呵成,自由自在,变化多端的写意线条式没骨法彩墨作表现……展览现场,海派连环画大家顾炳鑫之子顾子易,以父亲连环画代表作开篇,介绍了其成名作以及老先生和福州路之间的故事。
学者们谈到,连环画的传承需要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怀。在国际多元背景的冲击之下,中国连环画更需保持独特性,在保留艺术性的同时又要在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浙江力溪连环画乡村艺术馆馆长邵彦山为连环画展提供了私人藏品,他从浙江连环画乡村艺术出发,探讨连环画的创新空间,连环画在文创产品建设中也有巨大发展潜力。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连环画基地已入选上海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基地,策划了讲座、展览、课程多项活动。基地拟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策划上海交通大学系列连环画,通过学习校史党史相关研究成果,选取典型科教创新人物,通过连环画形式讲述教育者科教兴国故事,激励当代学子“爱国荣校,饮水思源”。由此,海派连环画将不断走向广大师生,走进日常生活和记忆中。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