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暖和利好政策驱动下,最近沪上一批校园书店新开或重装升级,以高颜值、高体验感、高附加值的多元复合形态受到读者关注,呈现日趋活跃多元的新气象。近期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曾陪伴了一代人成长的上外书店重装后全新亮相;复旦经世书局搬到国年路,并在松花江路开设新店,刷新线下阅读体验;大夏书店·丽宝店联手博物馆开发策划系列亲子课程和艺术展览……
根据上海高校校园及周边区域实体书店融合经营专题调查显示,目前上海普通高校及周边已拥有30余家书店。三年内申城将实现60余家高校实体书店全覆盖。业内期待,有着丰厚学术积淀的校园书店基因,能以学界专业视角赋能阅读,为城市空间增添人文底色。
根植高校资源提供“4S服务”,打造读者身边的“跨文化书房”
业内人士谈到,今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不少实体书店曾举步维艰。而背靠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上外书店近期重装开业,在原书店基础上转型升级,实现了物理空间和经营理念的双重焕新,也提振了行业信心。漫步约600平方米的书店空间,超5000种的近3万册图书,涵盖英、日、俄、法、西等30余种外语,囊括外教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外语读物等,店内处处藏着跨文化特色的“小彩蛋”,而这正是近年来上海高校书店版图日益拓宽的生动注脚。
如今,高校书店早已不是“大学出版社小卖部”的陈旧单一面貌,大夏书店、同济书店等校园书店经营者不约而同谈到,实体书店需根植所在地域特色,提升品牌价值,激发出书店新的活力,成为校园的新景观。比如,复旦大学周边的志达书店通过直播走入出版社,融合线上与线下,探索产业链上的突破;大夏书店开展大夏通识大讲堂系列讲座,根据不同时节研发各类饮品、文创系列等,进行融合经营;同济书店以线下参与、线上直播形式策划举办文化活动,服务广大师生及社会读者群体,还大开脑洞推出“网红黑墨水冰淇淋”,一上市就掀起热销风潮,一度成为书店的明星产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则把上外书店比喻为 “4S店”——search(搜索)、sales(销售)、service(服务)、solution(解决方案)。“当物理空间和经营理念双重升级后,书店超越了单一图书卖场,力争做读者身边的跨文化书房和外语书库,带领读者领略世界风景。”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育学术资源,书店有望成为留学生实践基地,还将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和跨文化展览等,以外语图书为载体,以品牌化个性化服务为灵魂,打造有温度、有气质、有格调的“网红”新地标。
勤练内功,甩掉“大学出版社小卖部”旧面貌
精准定位、吃透市场并在出版业改革发展浪潮中不被激流击退,实现持续经营,是沪上高校书店共同努力的方向。随着书业逐渐回暖,各类颇具特色的书店重新成为城市人文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华东理工大学周边的陇上书店、钟书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店的陆续开张,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知先堂”“召文斋”24小时阅读研创空间开业,以体育为主题的绿瓦体育书店吸人眼球,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中版书房与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合作经营中版书房上海交大店,松江大学城“最美文汇路”首家复合型文化地标的贝页书店,它们都围绕高校青年群体,在阅读、学习、生活、休闲等方面提供多维度文化体验。
“每家书店基因不同,要找准差异与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高校书店,不仅仅是卖书,同时也在传递文化;不仅仅在经营,更是树立校园品牌形象。”志达书店总经理罗红谈到,新媒体融合业态下,用户对阅读立体化创新服务的期待水涨船高,需要高校书店经营者躬身时代“新浪潮”,以不断“上新”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书店自身造血能力。
作者:许旸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