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写就《桃花扇》的年代起,创作与时代相符合的作品是每一代艺术家的己任。”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副院长、《眷江城》主演施夏明表示。作为“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参演剧目,现代昆剧《眷江城》将于今明两晚登陆上戏实验剧院,该剧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昆剧院创排演出,是近30年来中国昆曲艺术舞台上展现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原创剧目。
本剧讲述了疫情暴发后,鼓楼医院的一位医生瞒着母亲,偷偷报名参加了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然而身在疫区的母亲也瞒着儿子,为医院做饭送餐等一系列令人动容的抗疫故事。
套曲变大戏,塑造有血有肉的抗疫英雄群像
古老的昆曲语汇演绎当代故事,在近年来的昆剧舞台上鲜有这样的情形,《眷江城》没有太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成功先例。基于昆曲艺术细腻典雅的审美特色与舞台艺术的特殊性,《眷江城》放弃了宏大叙事,而是以援鄂医生、记者、货车司机、外卖小哥等为代表的普通民众切入,塑造有血有肉的抗疫英雄群像。
该剧讲述了援鄂医生刘益朋与女友丁玲携手去武汉疫区支援,刘益朋与母亲互称在家中安居,却都瞒着对方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编剧以四折三楔子的形式,穿插着患者小乔的求救,快递小哥的转变与老乡鸡店长主动开业为医院送餐等温暖人心的情节。
昆剧《眷江城》的诞生起源于今年三月江苏省昆剧院创作的战疫主题昆曲套曲《九转货郎儿·眷江城》。套曲共分为9个主题——总题、封城、捐赠、社区、医务、媒体、志愿者、基建、祈福,意美情长的套曲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院团更是将因此获得的三万余元收入捐献给了武汉协和医院。五月,江苏省昆剧院正式开排昆剧《眷江城》,将套曲扩充至一台大戏。
守正创新成就古韵新篇
作为一门历史长达600余年的剧种,昆曲艺术具有着程式化和古典化的特征。传统表演程式与念白与昆曲唱腔与现代剧情难免有些冲突。因此,如何消除违和感是主创面临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不影响昆曲韵味是我们创作的底线,在保留精髓部分的同时根据剧情进行调整,”该剧音乐设计迟凌云介绍道:“《眷江城》依旧选择了传统的曲牌体,严格遵循着格律,按律谱曲,依字行腔。念白采用中州韵为基础,咬字发音遵循四声阴阳的规律,但是在节奏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更加接近于日常说话的方式。”
而在表演上,演员们也守正创新,设计兼具程式化与象形化特征的身段表演。在剧中饰演“刘母”的徐思佳本是正旦演员,为演好一位“接地气”的母亲,她特别借鉴了老旦的演绎方式,用生活的气息诠释人物。
此次携《眷江城》亮相上海,施夏明认为该作品正体现了院团一向坚持的“南昆风度”。“江苏省昆一向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演好传统折子戏的同时新创剧,”施夏明说道:“我们有责任以艺术的方式,转述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记录下人们为了抗击疫情付出的努力和让我们铭记于心的感动。这也是当初创排《眷江城》一剧的初心。”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