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王昊“王厂长”携手海派组合“福利丝带拉阔乐团”(FREESTYLE LIVE BAND),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为观众带来两场音乐脱口秀,分享他四十年来在上海成长、创业、恋爱“笑中带泪”的人生。
音乐脱口秀的演出形式,因为今年《脱口秀大会》冠军王冕名声大振。而对1994年出道的王昊来说,已经演出超过6千场。“脱口秀本来是西方文化,崇尚的是冒犯的艺术 ,和中国传统礼仪之邦的文化美德本质上是不同的。这就是国外脱口秀演员演出时不会涮了台下后再加一句‘不好意思和你开个玩笑,别生气。’在过去没有脱口秀产业的地方,一个脱口秀演员,要经历多少次失败的尝试。”
二十几年演变,才有今天的演出
“王厂长”的名字,源于早期在酒吧演出的经历,也是王昊的演出风格逐渐成型的地方。因为做歌手跑的场次最多、最受欢迎,人送外号“王场长”,久而久之传开叫成了“王厂长”。当时观众点歌,“流行什么听什么”,一晚上有时要唱六遍《无所谓》,让他逐渐产生转变的想法。
“我喜欢舞台,在音乐酒吧演出每个月可以在公开的舞台上,用专业的设计去做演出。当它成为一种职业以后,天天重复去唱一些歌是件很痛苦的事,于是我就和大家聊天,每天遇到不同的观众、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新闻时事,在聊家常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价值观、对音乐的看法、对城市的热爱聊在一起。开始是用各种各样的歌曲跟情境相同的去配,后来发觉不满足于去拿那些(现成的)歌曲配,就开始创作一些旋律,把想讲的话用歌曲唱给大家听。”
《脱口秀大会》火了,王昊乐于见证“终于有人可以把(音乐脱口秀)这种形式拿上比赛的舞台,并且得到大家的认可。”但他也认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的形式严格来说不是脱口秀。严格来说演员写好段子在台上进行表演,固然效果很好,“没有一个是真正的freestyle。” 虽然“脱口秀”这个称法源自于英文“stand comedy”,但是按照中文的字面翻译,拥有“脱口而出”的即兴能力还能出口就成“秀”的演绎方式,才是当代脱口秀演员应该追求的自我修养。
王昊对艺术有自己的坚持。2004年,他一手创办了上海本土最早期的Livehouse品牌之一 288LIVEHOUSE。台下一句叫骂、一句捧哏,每天回家他都会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仔细回想,琢磨当时怎么“一下子血压升高,一下子又语塞”。“这都成为我的成长,经过二十几年演变,才有今天的演出。”
疫情是一次洗牌
288Livehouse开业已将近17年,这里走出了平安、黄龄、霍尊、常石磊、孟楠、乔任梁等音乐人,也是迄今为止上海“唯一一家没换过老板、没换过地址也没有倒闭”的本土Livehouse。
“16年来,我们只在汶川大地震和雅安大地震国殇时暂停营业过两次,除此之外那么多年的年三十都不曾停业过。至少有100万人次来288玩过。但这次疫情让我们的演出停了三个月。”疫情中,最艰难的时候王昊几乎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拼命工作为288Livehouse输血。“前两个月根本没办法可以开张,3月1日我把这里工作的音乐人叫来,打开酒吧所有的灯光音响,自己每晚带领着另两位演员在台上开抖音直播。就这样在并不营业的288里,面对着空无一人的台下整整做了45天直播……”
王厂长回顾这段时光,说了一句“值得”。疫情就像一次“洗牌”,在危机中为这个行业带来冲击,而他相信也会带来新生。
“前两年,突然之间全上海开了几十家Livehouse,真正懂音乐的人开的很少。资本市场一旦热钱涌入,很容易把(坚守)磨灭掉,288的音乐人一批批被挖走,整体行业的成本拉高很多。但我也放开让他们走,因为我想做的是‘梅龙镇酒家’——全上海仅此一家,一个有匠心的地方。果然,这样以赚钱为目的的老板撑不住这样子的冲击,很多店都关掉了。”
或许观众无法体会创业里“戳心戳肺”的洗牌,王昊就将“洗牌”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子谈一段感情,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轰轰烈烈,两三年以后,突然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两个人都等着对方说分手,想说这一手烂牌就算了。其实即使拿了一手烂牌,也能通过爱、通过人生积累、通过做好的细节,把这手烂牌打成一副好牌,说不定还有翻盘的机会。”
对音乐人,他说的是“多听听台上平安怎么唱歌,黄龄怎么唱歌,常石磊怎么唱歌……”霍尊在求学时期,每年寒暑假都会来288Livehouse演出学习。几十年前,李泉也曾经这样带着王昊在酒吧驻唱。“不能向市场妥协,不能向流量、收视率妥协。只有因为艺术而绽放,融入你自己的个人色彩和价值观,舞台才是属于你们的。”
应该到街头演出,回报这座城市
演出恢复之后,288Livehouse举办了很多场活动,只收40元票价,每场都要倒贴很多钱。“上海走出去的金靖,上过春晚之后,还愿意来回来演出。她说你们平常做脱口秀多少钱,我们就多少钱。40块钱一张票开了五场,每场100人,没做任何宣传,三分钟就(抢)没了。”
王厂长还要每周去思南公馆附近的街头进行公益演出。2014年,他开创《思南街角之声》活动,号召优秀音乐人回到街头,“观众审美一直在发生变化,十几年前流行什么听什么,唱英文歌可能好多人不懂了,现在反而他们会推荐给我很冷门的歌,有些我都没听过,越来越有意思。”
聊起上海的马路,他如数家珍:“我出生在离文化广场一公里以外的地方,看着它从剧场变成临时政权交易场所、精文花市,曾经是酒吧一条街,又全部敲掉变成文化广场。附近的复兴公园,从1979年外公外婆就带着襁褓中的我去那里逛街,(陕西南路)对马路的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就是我的母校,跨过去再往那里走一条街是我的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再过去两条街是我的大学上海音乐学院……”
这么多年坚持在街头演出,一方面是锻炼让观众驻足的演出能力,一方面是对上海深厚的爱意和感恩。“我的一辈子都在这里过,这座城市给了我很多,它教了我怎么样去做一个温柔的人、细致的人,给了我做音乐的天赋。我应该来到街头,把通过这些能力获得的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回报这座城市。在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把爱送给这个世界,然后当你需要爱的时候,世界也会把爱回馈给你。”
图片来源:上汽·上海文化广场、288Livehouse
作者:吴钰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