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无疑是国庆档最重要的票房催化剂,一个“乡”字凝结了中国人的情感认同。图为《一点就到家》《夺冠》《我和我的家乡》海报。 制图:冯晓瑜
国庆叠加中秋,重启的电影市场交出了成绩单:最高上座率控制在75%的前提下,8天时间达成近40亿元票房。虽未打破2019年同期纪录,但这个数字已超出2018年国庆档约15亿元。
放眼更广的视域,一切变得格外沉甸甸。在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今年的国庆档是中国电影市场在停业176天后的强势复苏。而在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市场已在国庆档后将年度总票房提升到了125亿元,距离北美19.2亿美元(约人民币130.3亿元)仅一步之遥。美国《综艺》杂志还刊文称,中国电影市场已反弹至疫情暴发前的高度,“证明了有竞争力的本土新片可以吸引观众走入影院,中国今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
信心与市场兼得。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恰是浓浓的家国情怀,在银幕内外感染着观众,撑起了电影的‘黄金周’”。
多样的类型片,为最美中国铺开银幕画卷
家乡,无疑是国庆档最重要的票房催化剂。一个“乡”字凝结了中国人的情感认同,因此,当大银幕上展开浓郁又深情的山河乡野画卷,观众愿意为哺育了我们、又让我们牵挂和奋斗的家乡“买单”。
《我和我的家乡》用五个短片畅叙每一个小我与故土的乡情眷恋。宁浩执导的篇章落在北京、河北,陈思诚的讲述围绕贵州展开,邓超和俞白眉走进陕北,徐峥聚焦浙江,闫飞和彭大魔从东北土地汲取灵感——发生在中国天南地北的山乡巨变,伴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直抵人心。8天时间,影片以18.8亿元票房领跑档期,并有望形成长尾效应。
《一点就到家》的取景框里,也是大银幕上久违了的乡村乡情。延续《中国合伙人》的创业精神,新故事把镜头对准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千年古寨既是他们抓牢“风口”的希望田野,亦是饱蘸了故土乡情的奋斗之路。糅杂进的二次元风格柔化了电商扶贫的主题词,逆势上扬破亿元,是观众为新主流电影投出的信任票。
率先一步上映的《夺冠》虽没有直接讲述家乡事,但破题的依然是“最美中国”,是一个跨越30多年的中国故事。通过中国女排的经历,影片折射了中国人民是如何从百废待兴的当年走到了今天,一路风雨,我们为了“升国旗、奏国歌”的目标,为了走到世界舞台中心,又曾遭遇怎样的挑战、付出过怎样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档期内还有一部纪录片《2019阅兵盛典》复映,影片获得了1700多万元票房。
此外,动作片《急先锋》讲述国际安保团队为守护世界华人安全展开跨国营救的故事;《姜子牙》用对接世界的动画制作技术讲了一则姜太公的故事新编。多样的类型片从不同截面切入,既满足了观众不同需求;从某种角度看,亦是观众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跟随影像感受家国魅力、为今日中国喝彩。
平凡人的视角,勾连起情感最大公约数
《我和我的家乡》激荡起无数人共鸣后,总策划张一白将这部献礼片的创作秘辛和盘托出。“这些年,中国电影始终在探索类型片与主流价值表达的结合。”他说,相比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多为庄重深沉的叙事风格,《我和我的家乡》能用喜剧来完成“全面小康”的重大主题,“根本在于每位创作者都带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对火热时代的体悟,完成了作品。”
俞白眉是西安人,拍摄“回乡之路”前,他始终以为自己对家乡足够了解,可当他在勘景时看到榆林一带的治沙成果时,被深深震撼了。亲眼目睹记忆中的黄土高坡变成广袤绿洲、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导演调用的内心感悟其实与普通的陕西娃并无二致。而在贵州的短片里,陈思诚坚持要把四通八达的公路道桥航拍画面放进有限的篇幅,初衷也是整个班底的“感同身受”。贵州民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景象,曾是中国西南腹地、山区的普遍状态。
事实上,无论是《我和我的家乡》抑或《一点就到家》,两部聚焦当下的电影,都采取了平凡人视角。影片里的农村医保、乡村物流、电商扶贫、科技扶贫、乡村教师、治沙造林、第一书记等,无不包含了具体的民生话题,也都是用普通人的笑与泪,不动声色地反映出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化。
更为不谋而合的是,两部影片都摘选了现实中的你我他。为《我和我的家乡》五个故事之间过渡的,是采自全国各地的平凡人讲述,也有来自抖音平台“拍家乡上电影”的征集活动。《一点就到家》里,则“借来”了真实的快递员,为乡村振兴、返乡创业打call。这种虚实结合、流媒体与传统电影艺术形式结合的尝试,勾连起了观众与创作者、电影与普通人之间的情感最大公约数。
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