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传承!自2015年推出第一季以来,由上海市总工会、东方卫视、SMG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的《上海工匠》系列已成为上海纪录片领域的一个重要IP。在作品中一睹上海工匠的品质坚守与技术创新,了解行业知识与产业动态,成为国产纪录片爱好者们一年一度的期待。
今天一早,《上海工匠》主创团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六季将如约而至。最新一季《上海工匠》以“初心·未来”为主题,共分为十集,每集约20分钟,将于10月3号至7号,每天上午8点,在东方卫视播出。
2020年,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上海同时还要全面实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的“上海方案”。结合这一时代背景,第六季聚焦的是上海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一线工人的奋斗故事。
与以往几季不同的是,这一季的工匠故事中还穿插了不少抗疫情节。“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有那么多‘隐蔽’的行业都在为抗击疫情默默付出。他们的故事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写照。”《上海工匠》总导演王硕说。
不少为抗击疫情而战的工匠身影,分外动人。
由于空调系统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意义,就职于东航技术浦东维修基地的宋开宇,在特殊时期悉心检查和保证飞机上的空调系统安全;上海城投水务集团的姚祺,率先对本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进行监测,将疫情对城市水务的影响降至最低;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的制药工程师商鼎,通过对硫酸粘菌素的不懈改良改进,让其为抗击疫情更好地服务;上海海事局的首席船舶安全检察官孙玉杰,在疫情期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高温的船舱内进行检查,确保船舶安全……这些上海工匠,不仅是行业领军人物,在危险关头也选择挺身而出,走到前排。
匠心的传承发展,依然是《上海工匠》的一大看点。
好吃又健康的梨膏糖是上海的地道城市味道,但很多享受这份美味的观众并不知道,小小一颗梨膏糖中所蕴含的心血。入行近40年的吴生忠,是国内掌握药梨膏全套工艺的专家。手工梨膏糖工序极其复杂,光是其中熬糖一步,就需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25度到130度之间。吴师傅刚入行时,还没有测温计,大家只能用手指感知温度,制糖师的手都“烫着烫着起了茧子,便对痛感麻木了”。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手艺也要与市场需求积极对接,在发展中传承。吴生忠根据当代青年人的需求,将原本25克一块的包装换成了更方便携带食用的5克一块规格,还特别研发了玫瑰口味的梨膏糖;上海梨膏糖甚至玩起了跨界,推出了包装时尚的罐装梨膏露。尽管形态在改变,梨膏糖中的匠心之魂不能丢。吴生忠经常对自己的徒弟说:“我们做的不仅仅是糖,也是人文情怀”。
上海工匠身上承载的是上海的城市精神。纪录片中的十位工匠,也纷纷对孕育自己的这座城市表达了真挚的情感与美好的祝愿。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的王伟伟说:“我是上海人,我也特别热爱这个城市,我想通过自己的工作使城市变得更美,让城市花开不断,让每个人在这里能够安居乐业。”上海杂技团《战上海》主演王怀甫认为,文艺工作者有义务“感染更多的人,传承、传播上海的红色文化基因。”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艺,希望能研发出更多的“中国芯”。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夏盛,通过研发高端智能车灯控制系统,希望在未来,人们在行车上的安全越来越有保障。
纪录片中的十位工匠分别为:
沈光:施工项目负责人,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宋开宇:波音机队主管,东航技术浦东维修基地
董艺:产品经理,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鼎:项目研发负责人,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夏盛:专家级主任工程师,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孙玉杰:首席船舶安全检察官,上海海事局
姚祺:水质检验员,上海城投水务集团上海市城市排水监测站有限公司
王伟伟:高级技师,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吴生忠:第三代非遗传承人,上海梨膏糖食品厂
王怀甫:男主角,上海杂技团《战上海》剧组
作者:张祯希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