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摄影创作机构光路社日前推出的“2020‘光路·十年’影展”上,上海当代新锐艺术家吴笠帆的摄影作品与陆元敏、马良、戴渊如等知名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同台亮相,赢得业界广泛关注。在此之前,吴笠帆的摄影艺术展《旧年余光记》、水墨艺术展《空蒙》、水墨意象纸本个展《林间隙地》分别在上海中心、上海安簃艺术空间和杭州恒庐美术馆推出。去年,吴笠帆的水墨纸本个展《山-人》、水墨意象纸本个展《Lafontaine》更是分别在奥地利维也纳知名的斯坦利画廊和法国巴黎的索拉画廊举行。吴笠帆这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摄影、水墨艺术个展以及多场讲座引起了国内外艺术评论界和观众的关注。欧洲艺术界尤其对吴笠帆“在摄影中展现水墨意境 ,于水墨间融入摄影元素”的独特风格和作品所蕴含的中国情韵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吴笠帆正以崭新的艺术姿态,活跃在国内外艺坛。
摄影和水墨是吴笠帆在不同的心境下所采用的不同艺术表达方式。虽然工具、材料不同,表达方式各异,但吴笠帆却能巧妙地融合彼此的特质,拓展不同艺术样式的表达边界并加以融合,探索不同艺术样式表达的可能性。
比如,吴笠帆的摄影不追求简单表面的影像视觉效果,而是给观众以影像之外的独特体验。他的摄影作品,令人在静谧的影像、简洁空灵的构图之中,领略到中国水墨墨色浓淡交织的高远意境。初次接触他前些年的摄影个展,观者可以感受到其间有郎静山的集锦摄影、陈大志的水墨摄影、姚璐和杨泳梁的数码山水摄影以及孙郡的新文人画摄影等诸多中国摄影大家的观念性与哲学性,而去年他创作的全新摄影作品系列《旧年余光记》直接从西方绘画的审美意义入手,用尽余光拍摄的由枝繁叶茂到枯荣可及的异国郊外的水木为创作主体,同时一层层地为观者揭开了高古存在的内涵。吴笠帆擅长以极为寻常的构图开局,以余光来随性地取舍构图,并以重生般的意义来塑造场景,赋于摄影以崭新的当代美学品格。
吴笠帆的摄影作品包含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城市环境的某种距离的真实写照。文人画给予了吴笠帆所独有的思考、能够呈现于都市的想像力和艰难复杂的艺术转化过程。而他的水墨创作又汲取了丰富的摄影艺术元素,极富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摄影与水墨在视觉上虚幻的语境、抽离真相的角度与被模糊了的艺术手法,以独特的哲学观从整体上更好地丰富和完善了艺术形态,不仅仅拓宽了画面视觉元素的多样组合,又增加了审美意象自由物化的可能性。例如好看与否的建筑就是群山的错落,川流不息的车与人流便是远溪近流。他的观念令视觉语言更富于当代意味,体现了一位极为缜密而冷静的艺术家对于生活、时代、社会和自然等等多方位的深入反思形成的一种能量,而不只是表象的感性。
吴笠帆曾经接受过传统的美术教育,但不坚循古法,更忽略了中锋与侧锋存在的束缚,他力图将自己的哲学态度为艺术视野投向更为广阔而深远的领域。绘画、摄影、装置、设计......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他都曾涉足过,并且成绩不凡。他将当代艺术的观念融入地域文化并打破具体的艺术门类的限制,形成了只属于吴笠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态。
正如文艺理论家钟本康提到“艺术综合”时所说的:“凡艺术总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它总是根据艺术家所感受到、体验到、认识到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因此各门艺术之间的相互启示、渗透、综合、融化是合乎艺术内在规律的,是不足为奇的。吴笠帆曾经十分喜欢的艺术家、摄影师曼·雷的一句名言:“我拍摄不想绘制的东西,绘制我拍摄不出来的东西。”并以此作为他早年开始摄影创作时的信条。
吴笠帆常说:“我以余光创作的同时,也可以充分享受着余光以外的真实世界以及二者之间存在了的某种暧昧关系。”
图片:吴笠帆提供
作者:如烟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