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南泉路269号,一栋五层的小楼里,时不时传来居民的欢笑声。这里是有着3200平方米的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涵盖了展示厅、创艺SPACE、排练厅、小剧场、图书馆、星空阅览室、东方信息苑、多功能活动室、创想坊等各种服务场所,提供各类社团活动、文艺演出、公益影视、展览参观、图书借阅等多类服务项目。
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采用了极具亲和力的视觉识别设计,从环境标识、功能布局、装饰色彩等角度落实到每个细节,营造了一个“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氛围,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活动健身、交流互动、文化娱乐的平台,让广大社区居民能真正领略到和谐社区的文明与温馨。与此同时,中心积极探索“空间更新+创新运营+文化共营”一体化的社区公共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模式,更加高效的推进基层文化服务。
塑造人文气息让更多年轻人走入
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于2018年12月重新改造升级,作为2019 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基层文化空间最佳案例奖”的获奖设计案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将空间设计与社区人群众需求、活动功能定位相对应相一致。通过对社区居民、群文团队、企业、年青人这四个群体开展调研后发现,社区人群对文化体验的潜在需求旺盛,年青人和少儿均有不同口味的文化需求。
根据调研数据,改建后的中心因地制宜分布排练、演出、展览、活动等各功能区域,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更多的年轻人群带着孩子走进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空间的改造升级更体现在图书馆运营模式的变化,由之前的借、阅分离300平的方式变成了680平全开放式借阅模式,开馆后图书馆新办读者借阅证是往年的7倍之多,总流通189312人次,外借图书101869册次,藏书总量54766册,更加优化了对读者的服务。
“专一”又“专业”,成为居民身边的文化会客厅
改建后的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改变传统由社工团队管理的模式,大胆尝试专业化社会化运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
在服务人群方面,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覆盖全人群的分时段运营服务为理念,对亲子、白领、老年人每月提供匹配性的活动菜单和演出节目,依托功能空间,让活动参与更有归属感。
从艺术展览到文学阅读、从戏曲展演到民谣音乐会、从拳操太极拳培训到少儿花式篮球街舞……这里的文化服务项目丰富多样,给市民带来精神上的文化盛宴。
同时,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主动和周边的企业共建合作。例如,和海通证券合作的过程中,中心以图书漂流点的形式,将图书馆中的阅读资源辐射进企业,吸引白领车位中心的常驻粉丝,打造成居民身边的文化会客厅。中心通过引入优质的工作室资源,发挥其特长辐射楼宇白领和社区居民。
文化社群培育,“共治”又“共享”
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这样一群“故事妈妈”,她们原本都是喜欢带着孩子在图书馆读绘本看书的家长,后来逐渐培育成为这中心的文化志愿者,定期为小朋友开展有趣的故事会、读绘本。这是 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自治方面结出的硕果之一。中心结合平台运营的社区福利积分等手段,鼓励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形成文化自治活力,并对一些参与志愿者、积极分子给予文化福利的回馈,使其在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时更具获得感和认同感。
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不仅成立文化中心自治理事会,强化议事功能,为中心运营出谋划策的同时争取各类文化资源的支持。同时还建立文化人才培育培训机制,将更多参与文化、享受文化服务的居民,通过项目活动发现文化人才,转化为文化志愿者社群,加大培育力度,使之成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骨干。
枫叶队自编自导自演的垃圾分类小品,走进居民区展演40余场,近期更结合身边事创作抗疫小品,定期排练演出已成为队员们最开心的事情……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立的文体团队党支部,引领基层文体团队的正确活动方向。鼓励团队文化发展,结合实事特色,发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每一次开展的文体活动都紧扣主流价值,扩大“我们的节日”“市民文化节”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强化“人文阅读”、“美好生活”品牌项目的影响力,提升居民区的文化活动功能。
图片来源:潍坊新村街道 供图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