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是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英96岁的生日。黄宗英1925年出生于北京,原籍浙江瑞安。当年,在瑞安城里流传着“黄家三代翰林、一门五进士”的佳话。黄宗英与哥哥黄宗江、弟弟黄宗洛被誉为艺术圈里的“黄氏三杰”。
黄宗英15岁随大哥黄宗江来上海演话剧,当年就与电影公司签下了第一份电影合同,以后几年的岁月里出演了众所周知、脍炙人口的电影《家》《丽人行》《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街头巷尾》《鸡鸣早看天》等,成为与白杨、秦怡、上官云珠等一代明星齐名的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1941年,黄宗英主演了个人首部话剧《甜姐儿》;初秋,应黄宗江信召到上海,在黄佐临主持的上海职业剧团打杂,不久在话剧《蜕变》中代戏上场。1942年,应南北剧社社长程述尧邀请,加入剧社。
黄宗英不仅以她出色的银幕形象长留在观众心中,她还是一名优秀的作家和编剧,其创作的报告文学多次获得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019年,她获得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值得一提的是,黄宗英是《文汇报》的老朋友、老作者,早在1946年她才20岁出头,就在《文汇报》上连载了散文随笔《寒窗走笔》。
本文特别附上连载首篇《寒窗专笔》,祝老艺术家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寒窗专笔
黄宗英
入学之始,外子述尧赠我一小册,庄雅可喜,兴至挥笔题‘寒窗走笔’四字于首页。欲以之记学校生活及读书心得等。可是我身兼学生,演员,主妇三职,真正的寒窗生活只不过三分之一。小册中有日记,有随笔,有杂感,有书信……,零乱琐碎不成其为文章,而原本字体有用钢笔者,毛笔者,铅笔者,潦草模糊自己亦不能识。日记也有好些没日子。今竟整理示人,自知‘寒窗’之题冠于这些乱七八糟之上甚为不通。‘寒窗’两字我熟是音而昧其意,也不知源起何处。然自从我无意中写到我的小册子上时,我就爱上了他,非用他不可。因为从那天起我就真觉得是有一道寒窗屹立在我面前。这窗有时是纸糊小窗,有时是落地长窗,有时是外有操场的校窗,有时是亭子间的破窗,有时是通旷野的大窗。窗外有时是风,是雨,是白天,是黑夜是人声,是静。每一想到这窗,一阵轻寒战慄,其中苦乐一一难言。
春二三月 二月廿六日
做起学生来,不免有点自我欣赏,是胜任愉快的角色,图书馆,课室,讲义夹都透着新鲜,连破钢笔至此亦自觉神气。
中午和芸儿在校门口的小饭铺里吃了盘炒饼,归来对坐在图书馆里,借了本宋元戏曲史,封面很熟悉,想起大哥的书架子。
三月三日
今天下课下得早了点儿,不愿回家,遂打道北平图书馆去看参考书。蹓跶着进了北海后门,冰棚已拆而游艇上还积着雪。正是北方的初春,有大太阳却很冷。经荒径,步石阶。都是静悄悄的,只有几个“清洁整理”的日侨在屋檐下啃干粮。
出了北海前门,买了两个烤白薯掖在大衣兜里握手。
北平图书馆是个好地方,来的人也很可爱。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对着一大叠线装书睡着了,打起鼾来,趁着图书馆员送书来之前,书此‘中学生作文’一篇。
三月四日
天真冷,在课堂里手也冻了,脚也冻了,今知此是寒窗之谓也,
同学等欲组剧团,推我为团长,团长之名实在怕人。傀儡非我欲为也,真干又领导不起来。从事戏剧工作数年,只会演戏,别的什么也不懂。学校剧团的人事问题有时多于职业剧团,我很害怕做这工作。然念及南北剧社因经济之迫宣告暂时解散时,曾有言曰:‘南北剧社虽暂告解散,但其中之每一单位均当继续戏剧工作,或研究,或写作,或导演,或加入别的剧团演戏。推广戏剧运动,联络各职业及业余团体,……’然而……。
读清代伶官传,记有伶人得魁因误场被责四十大板。想现在台上时有笑场,误场,吃豆腐之举,幸生今世,不然屁股怕不要打烂了。
今日工作欲颇强,欲读书,欲写稿,欲洗衣,欲做活,结果写信七封,洗衣廿二件,疲倦睡去。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