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华冠、卸去浓妆、换上素服……在赴北京参加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在南京举行了一场题为“卸妆,唱戏”的直播活动,以一首“素颜”昆曲《夜奔》引起非遗如何传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话题。
活动现场,舞台布置在露天的山水自然间,木制的亭台边没有任何布景,仅有一潭清水穿流而过。戏台上,一席长衫的柯军素面朝天,未着戏服、不施粉黛,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却尽显古老昆曲的原汁原味儿。
做减法。近十多年来,在昆曲舞台上,柯军一直在尝试放弃。放弃音乐伴奏,放弃传统的戏服,放弃化妆,放弃道具 ……
所有的放弃,归结到一个字——"素"。素昆,是另一种形式的回归;肉眼所见的先锋,实际是精神上的无限回溯。而在时间轴上,柯军希望,他的先锋昆曲,能够蹚出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
“艺术的发展就是一个圆。‘最先锋’最终是为了回归‘最传统’。如今,我在用‘最传统’的方式抵达‘最先锋’。”对于这场别出心裁的演出,柯军这样说道。
2010 年首演的完全颠覆传统的实验版《夜奔》,是柯军付出颇多心血的一出戏,其中可见他多年和自己角力的心路历程。" 2004 年,我和荣念曾老师合作了第一个版本的《夜奔》。那版《夜奔》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实验性。前半部分讲述的是现代人,然后进入古代的林冲,最后再回归到现代人;其中有关于人处境的思考,比如逃离、背叛、选择等这些深层次的话题。荣老师提出让我素颜表演下半场的林冲,但我坚持勒头、上妆。我认为这样才是林冲,才是昆曲,才能体现昆曲演员的精彩。"
此后,柯军去日本横滨,与不少"非遗"艺术家在一起演出。演出时,因为对《夜奔》伴奏带不满意,他选择大胆放弃录音伴奏。失去了音乐的帮衬或者说制约,奇特的事情发生了,"我想唱多久就唱多久,想停顿多久就停顿多久,无拘无束 ;我甚至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衣服抖动的声音、自己的呼吸声,连自己的眼睛也锐利得仿佛有了声音。我竟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到自己与表演的本质靠得更近了。我体悟到了做减法的意义。"
柯军意识到,所有的外在技术、化妆、配乐等包装,都已经不再重要。极简极素,由自己出发,才是表演的本质。
完全颠覆传统的实验版《夜奔》,以一个检场人的视角开始,他看似是舞台的边缘篇,但是他又可以是另一种全新视角的主体。检场人的目光好似一束上帝之光,穿越了 600 年昆剧舞台的变迁。在检场人的视角中,舞台可以被框定,也可以被拆除;正因为有检场人的存在,这个舞台"变"与"不变"才更清晰。
实验版《夜奔》超越了西方和东方,演员素颜上场,用肢体语言将自己的心和角色打通。这启迪柯军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先锋昆曲中,用肢体传递语言的信息,这样的方式能走多远?
在他看来,昆曲的继承与发扬既要是“考古队”,也要是“探险队”:坚守传统时,需要与古人对话,向过去行礼膜拜。面对未来时,要能承载当代人的思维、情感、理念和精神,去探索属于当代的舞台表达。
通常来说,“粉墨”登场是戏曲演员的常规,而柯军所探索的先锋昆曲却素颜亮相,“卸妆”唱戏。在柯军看来,“最传统”与“最先锋”并不矛盾,而是如同太极般可以交相融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近些年来,如同昆曲一样,众多非遗项目在传承发展与国际化的道路中遇到“坚守还是变革”的路口。盲目“蹭热点”、委身市场“变种”等现象层出不穷。但在柯军看来,这都不是长久之计,非遗的魅力在于不能抛弃“素颜”之美。
“我想,今天的经典,是过去的先锋;今天的先锋,创造出明天的经典。就像昆曲一样,传统文化的发展一定是通向未来的,但它又决不能抛弃传统。”柯军说,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圆的足迹,最初始的状态也许冥冥之中就与未来相连。
而作为人大代表,他也附议了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关于对汉语方言进行普查,加强保护传承的建议。他们建议,对全国的汉语方言进行普查,使得对于方言的认知和保护成为共识,多措并举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
图文综合自中新网、现代快报、新华网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黄启哲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