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家属、志愿者等近60位普通人,在武汉方舱医院度过了怎样的抗疫日子?他们亲笔记录下的手稿、拍摄的照片汇入新鲜出炉的《方舱记忆》一书。作为首部全景式真实记载武汉方舱医院抗疫实情的纪实著作,《方舱记忆》以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驰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等十余支队伍建立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为基地,全方位、全视角收集第一手资料,为武汉战“疫”留下原汁原味的手记。
《方舱记忆》分“新冠”无情、方舱有爱;为爱逆行,战“疫”必胜;直击一线,平凡英雄;妈妈加油,等你回来;微光成炬,众志成城等五个篇章,59篇文章中,医护随笔25篇,患者感想11篇,家属寄语9篇,志愿者心得5篇,一线采访9篇,直观鲜活反映了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群体在抗“疫”中的生活、工作状态,最平凡的点滴彰显了他们所凝聚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方舱记忆》
刘中民 王韬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真实,最是动人。在《方舱记忆》中,一切都以尽可能真的面目呈现:虽偶有病人对医护人员口出怨言,但更多病人站出来提醒他要理解体谅这些夜以继日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一家人感染新冠病毒,有亲人转入重症病房,也有亲人比自己提前出院,共盼康复;新闻报道中较少受关注的医院值勤民警,也进入记录的视野,他们同样与病毒距离很近,他们会紧张吗?他们做了些什么?
从这本书的记录中,既能看到普通人在历史大事件下生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又处处流露出最真切的喜忧甘苦。在生命安全与生计之间,一个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得到白描式的存留。一颗颗火热的心、一段段难忘的瞬间跃然纸上,也让硬核团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走进人们的视线。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副领队、上海市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韬,是这本书的主编之一,全书的诞生伴随着抗疫征程,历历在目。
2020年3月8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休舱。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休舱,武汉市所有方舱医院休舱!从开舱到休舱,35天,武汉的方舱医院共开放床位1.3万余张,收治轻症患者1.2万多名;来自全国的94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护人员援助方舱……从“紧急抢建”到“休舱谢幕”,从“一床难求”到“胜利休舱”,作为军队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方舱医院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战役中,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小的社会成本,达到“应收尽收”,这是武汉保卫战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成为世界医疗史上的一次创举。
“方舱医院见证了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疫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战斗精神。而那些发生在武汉客厅方舱里的一个个故事,无数次令人感动,于是我们走进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收集了近60位普通人在方舱的所见所感所思。他们的故事记录了疫情袭来时,中华儿女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王韬写下:“若有战,召必回;克时艰,战必胜”,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抗疫战争的前线,我们希望能为武汉、为全国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扛起你们的希望。
从前期的协助推进方舱改造、了解病区布局、拟定医院运行制度,到收治患者后的查房、巡诊、物资发放,拥有信息系统,有物资管理,有院感流程……人员配置按照一个医院所需人员的工种来安排的整建制出动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方舱医院里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这些被网友誉为“最硬龙鳞”的应急医疗队伍,迅速填补了方舱医院救治力量的缺口,让承托着希望的“生命之舱”有了充足的底气和动力,也让全世界为之彰显的中国实力而赞叹不已。
据悉,湖北美院师生特意选取东方医院救援队新闻图片为创作素材,携手《方舱记忆》创作了书签等书籍周边宣传品,以“抵达、进舱、目送、国旗、四月天、回家”主题,手绘插画作品,彰显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豪迈。
<<<延伸阅读
逆行中的护士之我见
转眼间从事护士这个职业已经十四年了,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名字:“白衣天使”,在此次疫情中,我们又有了更为特殊的名字:“逆行者”。逆风而行,所为何往?来之前收拾行李的时候,女儿问我:“妈妈,你害怕病毒吗?”“怕。”“那害怕就不要去了啊,你为什么还要去?”女儿带着哭腔问我。沉默许久,我也只能回答:“因为妈妈是护士,这就是妈妈的工作。”
到了武汉之后,我们入驻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这里是目前武汉最大的方舱医院。由我们负责的区域有219张床位,在收治患者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很多一起来住院的患者,很多同姓、或者名字相似的,追问才知道,他们是父子或者兄弟。来之前虽也知道疫情严重,但真实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震撼了,为每一个遭受不幸的家庭感到深深的痛心。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我们都在问自己。
周围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护士”。但进舱后,我们也遇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挑战,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视觉听力通通减退,戴着双层手套的手也没有以往灵活。
在病房里经常看到明明两个离得很近的护士扯着嗓子在跟对方讲话;明明就想拿一本册子,一不小心手却哗啦啦把桌上的文件弄翻到满地狼藉。但仅仅是这样就能唬住我们吗?从进舱的第一天到现在,各类健康宣教、入院流程,各种表格标签、心理护理、文娱活动,从无到有,一次次完善修订。
从“采集咽拭子”这类高危操作到为患者发饭、协助清理生活垃圾都是由护士来完成,每一项琐碎的工作,都是我们的日常。习惯了全电脑操作的我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又回归了手工,以往熟悉的工作如今可能要花比平时更多的时间。
大家仿佛都有种默契,各自都尽着最大努力把工作流程整理得更顺畅,绞尽脑汁完善每一个细节,把对每一个患者的护理尽可能做到最好。无论走到哪里,希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井然有序,大概已经成为护士这个群体里的每一个人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前两天武汉大雪,有一位患者抱怨护士带患者去做CT速度太慢,许久都没有轮到他,情绪非常激动,在护士站指着我们破口大骂:“你们怎么回事,这点工作都做不好?”他没有看到我们负责引导的护士冒着大雪,仅穿着防护服加一件洗手服的他冻得瑟瑟发抖,大雪里护目镜起了雾气看不清楚又担心患者没有跟上来走错路,每走一段路他就要回过头去清点一遍人数,这让他的速度比平时慢了很多。
正当我们在解释的时候,没注意旁边已经有许多患者围了上来,你一句我一句地为我们说话,“你没看小伙子冻成什么样了”;“护士多不容易啊,千里迢迢冒着危险来救我们”;“都相互理解吧,我看这些护士都很好”。我常说,我们护士都是给块糖就能甜很久的人,哪怕受了委屈,一句理解宽慰的话,就足以温暖我们很久。大疫之中有大爱,然而大爱最是无言,大爱最是无声。每一名奋斗在一线的护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职业精神。萤火之光能汇聚星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终有一天,一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里所写: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上海市东方医院护士 查韵
写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2020年2月19日
图片: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