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思念是翅膀飞过的痕迹。
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名言。
159年前的今天,1861年5月7日,这位伟大的诗人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
印度有“诗的国”之称,诗是印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泰戈尔在这里出生长大,幼年就受到了诗歌氛围的熏陶。
泰戈尔十三岁的时候,即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他的著作最初是用孟加拉文写的,
泰戈尔的孟加拉语文集有18000页,凡说孟加拉文的地方,没人不日日歌诵他的诗。
泰戈尔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呢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板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 13岁以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
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除了是个创作之外,泰戈尔还涉猎小说和戏剧创作。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
1910年是泰戈尔创作的巅峰,这一年他还出版了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吉檀迦利》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
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
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花蕊还未开放;只有风从旁叹息走过。
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路上走过。
悠长的一天消磨在为他在地上铺设座位;但是灯火还未点上,我不能请他进来。
我生活在和他相会的希望中,但这相会的日子还没有来到。
在文学创作之外,泰戈尔还写了两千多首歌曲,画了几百幅画,并成立了一所实验学校和一所大学,还参与过编写杂志、政治辩论,家族产业管理等多项工作,可谓是全才。
图片来源:豆瓣读书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