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自4月8日在中华艺术宫开展以来,在做好严格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吸引人们踊跃观展。连日来,一张超写实的“戴着护目镜的大眼睛”看得很多观者感慨万分,不禁停下脚步细细端详。这便是上海画家、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的油画《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汉,晴》。近日,这张画的主角——贵州援鄂的护士长龙艳日专程飞到上海,在展览现场“找到”了画面中的自己。
这是一张尺幅硕大的油画,宽2.15米,高1.6米,只画了一位戴有护目镜的医护人员的大半个侧脸。画中的护目镜颇为醒目,镜片上水汽弥漫,雾珠遍布,透过护目镜,人们却能清晰地看到,这位医护人员右眼渗出的一滴眼泪。画面深邃的黑底将这样一双“戴着护目镜的大眼睛”衬托得格外富于张力。
在中华艺术宫第一眼看到这幅以自己为原型的作品时,龙艳的眼泪便止不住地掉下来。“这幅作品是那么真实,一下子把我拉回那些在武汉战斗的日子,我的同事们,患者老张、吴迪……以及我们离开时,武汉人民透过家里的玻璃向车队挥手、拿着脸盆站在阳台上敲打着欢送,回到贵阳时省领导的迎接……”她感叹“一幕幕都浮现在脑海中”。
选择以画笔定格这样一幅画面,是靳文艺偶然间瞥见的一则新闻给他的灵感。他还记得,那是2月9日, 武汉封城的第18天,正是疫情暴发的阶段,各地医疗队的白衣天使紧急驰援湖北武汉。“从武汉前线的新闻报道中,我看到一位医护人员的照片。她身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的护目镜满是汗珠、视线模糊。透过照片,仿佛能感受到她全身笼罩在雾气之中、连续工作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的艰辛和难受,我顿时被逆行的白衣天使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舍生忘死的精神所感动;我决定要把此情此景记录下来,用画笔将这种瞬间的感动凝固成永恒的记忆,于是就以这幅照片为基础素材开始了这幅油画的创作。”
靳文艺深知,艺术创作从来不是“照搬照抄”,也不是复现照片。最终他选择以超级写实的当代绘画方式呈现这一幕感人场景。“它比摄影更真实。每个细节都会被放大,也更有现场感。”
无奈于不能亲临现场采风,靳文艺只好在大量关于抗疫医护人员的新闻照片、镜头中捕捉真实的细节,揣摩真实的情感。他也特地找来护目镜戴在头上,体会雾气笼罩的感受,研究水珠的反光结构。
靳文艺特别提到,每天驾车上班的路上,央广“天使日记”里很多白衣天使的声音给了自己很多的感动,很多关于她们战疫场景的线索与想象。“了解多了,你便会对这些义无反顾前往一线救援的英雄产生敬意。在创作过程中,我一边听音频一边画画,听到情动时,我好几次不得不停下笔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创作过程中,靳文艺不禁想到,尽管这些白衣天使被我们称为“战斗英雄”,但她们更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体验的人,面对肆虐开来的疫情和无力挽回的生命,她们也会害怕,也会自责,也会无助,也会流泪。
于是,靳文艺为自己画中的战疫天使加了一滴眼泪,他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注在了这滴眼泪里。这也成就了作品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为了画好这滴眼泪,靳文艺坦言画了好几遍,“眼泪的位置如果低一点,呈现出来的表情是畏惧的;如果高一点,是大无畏的感觉,这样也不太真实。最后,我选择了平视的角度,主人公含着眼泪坚定地往前看,这正是我们看新闻能感受到的真实情感。”
3月28日,靳文艺完成《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汉,晴》的创作。而事实上,自创作起,他就一直在寻找照片中的那位抗疫天使。这张照片是他在贵州某媒体平台看到的,连日来,他辗转联系到贵州的多位媒体朋友、医务人员,然而得到的回音几乎都是:照片仅有一个角度,在统一的服装下,很难分辨是谁。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距离这张照片被拍摄下来70多天以后,抗疫天使终于被找到了。她就是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龙艳。
看到画中的自己多了一滴眼泪,身处展览现场的龙艳其实早就哭花了眼。一位观展的阿姨见此情形,默默地递上一张纸巾,为她擦拭眼泪。当得知龙艳就是油画中的原型时,这位阿姨激动地抱了抱她,说道:“姑娘,好样的!”
尽管5月8日“召唤”主题展将落幕,靳文艺却坦言,关于这幅作品的创作还未结束。“我将和贵州这位苗族援鄂护士长一起完成音视频部分,最终将这幅超写实油画集成为一件中英文版的多媒体作品,向世界诠释中国的抗疫故事。”
作者:范昕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