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汉丝绸之路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悬泉汉简的全面公布久为社会各界所期盼。随着相关研究、整理工作的推进,这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文献逐渐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记者昨天从中西书局获悉,在出土近30年后,《悬泉汉简》第一辑日前在沪出版。
据主持此项整理工作的甘肃简牍博物馆研究员张德芳介绍,中华文明流传赓续,简牍功不可没。早期中国的历史文化得以保存,竹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和文字载体承担了重要的历史重任。西北地区是秦皇汉武建立过文治武功的地方,又是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这一区域出土的汉简文化、历史和学术价值都极高。此次出版的悬泉汉简,是西北汉简的大宗,它们与居延简、金关简、地湾简等共同构成了一座秦汉历史和丝绸之路文化的资料宝库。
悬泉汉简,出土自悬泉置遗址。该遗址发掘于1990至1992年,曾被评为1991年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3.5万余枚,有字简2.3万枚,经过整理编号者1.8万枚。
悬泉置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因此,悬泉汉简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我国两汉丝绸之路繁荣的历史见证,是今人研究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历史渊源的第一手资料。当时的道路交通、路线走向、沿途驿置、城镇村落、民族风情等,以及西域30多个国家同中原王朝的来往,西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南亚次大陆经济文化交流,都在悬泉汉简中有生动翔实的记载。
悬泉汉简中最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最晚的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前后跨越218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218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或可补史籍之缺载,或可正史载之讹误,将引领西北汉简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记者获悉,悬泉汉简拟分八辑出版,每辑收录原简约2300枚,彩色图版和红外图版同时呈现,释文紧随其后,末附简牍形制尺寸表,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更为丰富的信息。
作者:李婷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