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人面》剧照
有幸参加了几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每届都有亮点。特别是这一届,由中国剧协冠以中国(上海)戏曲小剧场展演的名头,具有了全国的视野,定有长足发展。
小剧场戏曲是时代的产物,它该有独立的审美品格,不应是大剧场戏曲裁剪的结果,也不该为西方小剧场戏剧的简单移植。小剧场戏曲最需坚守的是审美,这一点上不容置疑。我把小剧场戏曲看作是戏曲繁荣的种子工程基地。
首先,它是创作者的实践基地,创新求变突破可以在此试验,它是青年编导演们大显身手的地方。也是戏曲求新求变的种子。
《阿搭嫂》剧照
其次,它是培育优质观众的基地。经过小剧场戏曲培育沁润的青年观众如种子撒向大地,在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成长。种子要挑选,饱满且生长因子强大的种子下地才能丰收。因此,参加小剧场戏曲节的剧目要千挑万选,种子好,才能长出好东西。这一届质量高,是小剧场戏曲审美特征渐渐被认识的结果。出品人、主创者越来越把握到其艺术规律,着力点准确,观众的审美需求被主创人员捕捉到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更加般配。鞋子与脚愈发舒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形式和内容都重要,二者不可分离,形式的选择是内容的需要。小剧场戏曲有这么好的势头,要可持续发展,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好多事情都败在急于求成、急于立功之上。势头越好越要踏实走好每一步。引领潮流,引导观众,引发关注,领异标新,是小剧场戏曲所追求的。观众不离不弃,自觉购票看戏是小剧场戏曲最大的成功。亦是最大的王道。
第三,小剧场戏曲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硕果。审美和艺术是小剧场重中之重。强调艺术丝毫没有轻视思想的意思。艺术性高,才有影响力,才能化人润心。坚决规避主题先行意念宣传的作品。小剧场戏曲的主创人员要好好讲故事,好好演故事,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站立起来,成为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这本是常识,常识就是规律。
此次一共看了六出戏。高甲戏《阿搭嫂》鲜明生动塑造了一个急公好义的热心人。且高甲戏女丑的表演风格淋漓酣畅。昆曲《桃花人面》表达了一种人生况味,表演唯美,让观众在诗画中游动。绍剧《灿烂八戒》艺术上没那么精致,但在审美追求上可圈可点。上海京剧院的《赤与敖》有一定人性深度和哲理思考。梅花奖演员李丹瑜用四个剧种四种声腔演绎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的《四美离歌》颇有创意。黄梅戏《薛郎归》是对传统戏《王宝钏》新的解读,更像一个年轻女性对爱情的不甘与怨怼。到我这个年龄,更理解京剧《红鬃烈马》的结局——王宝钏守的不光是爱情,更是诺言和孤独。实际上老百姓更愿意看到王宝钏扬眉吐气的那一天。从这出流传甚广的剧目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东西:关乎爱情,关乎信义,关乎坚守,关乎孝道,关乎宽容,关乎嫌贫爱富。这样深入人心的剧目,重新解读要注重人物性格逻辑的合理。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笔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上的一匹黑马一一福建莆仙戏《踏伞行》。乱世从权,一对原本已有婚约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诠释,对真情的追求,对人性弱点的善意批评,真有力量,与时代非常吻合。编导演对人性有独特的发现与独到的表达。剧作家周长赋弄出了新意,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赞誉。
《四美离歌》剧照
上海的小剧场戏曲节搞得非常好,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希望保持它的品味境界、守住它的审美风格,决不含糊。
作者:赓续华(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