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施大畏、丁乙、俞晓夫、周长江、肖谷、姜建忠、张恩利、杨福东、张晨初、石至莹、倪有鱼、陈彧君……今天活跃在画坛的太多艺术家,都与这样一个大展紧密相连,那便是有“艺术家摇篮”之美誉的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创办于1980年的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前身为“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呼应着改革开放的辉煌进程和时代节拍,至今已走过40载,为全国乃至世界画坛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
明天,“正青春——第十五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将于刘海粟美术馆揭幕,揭晓一个“刘海粟美术大奖”以及五个“刘海粟美术奖”。这是这一展览品牌暌违六年之后的再出发,由刘海粟美术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与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主办。未来这个展览将两年举办一次。
今天,文汇记者在刘海粟美术馆采访到了大展的复评以及布展。
获奖的六位艺术家将进入“扶青计划”,拥有一个再往上走的契机
“四十这个年龄,正是能够出成绩的时候。因此,我们今年的大展提出了‘正青春’的概念。”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选择在今年重新启动休眠了六年之久的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是有一定时代意义的。“最近几年艺术界其实都在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无论是创作本身还是展览体系,人们都发现它与西方很像。回过头来看,是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好的,都是对的,今天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梳理。”
近年来其实美术评奖越来越多,最终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选择了一种传统的海选方式,通过专业评委层层筛选、聚焦。“作为一个官方美术馆举办的美展,我们需要肩负起挖掘、扶持、推广、培养青年艺术家的责任,评判标准尽可能开放、公正、多元。我们相信,艺术家的成长,就是这个展览品牌最好的广告。“阮竣说。
阮竣透露,本次展览从发布征集到截稿,仅仅只有十天时间,共吸引几乎涵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264位艺术家提交作品,其中130多位入选展览,六位获奖。“展览不是颁完奖、出本画册就结束了。获奖的六位艺术家之后将进入刘海粟美术馆的扶青计划。其中那位夺得‘刘海粟美术大奖’的艺术家,将获得刘海粟美术馆为其举办个展的机会,五位夺得‘刘海粟美术奖’的艺术家,将获得举办群展的机会,展览会在明年或后年。这些获奖艺术家们也将得到我们给予的一些额外的机会。比如,我们昨天刚刚与德国合作,启动了一个针对女性艺术家的工作坊,特地把一个名额留给了此次获奖的女性艺术家,让她参与到这样一个为期一年的国际艺术交流中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给予这些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们一个再往上走的契机。“
一看就知道出自谁谁谁的学生,这恰恰是一种不成熟的面目
今天,评审团正对大展的六个奖项进行紧张的商议。
“青年美展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在非常短的准备时间中,我们竟看到了非常多好的作品,比往年的数量更多、质量更好。”此次大展的评委之一、版画家卢治平说。他对青年艺术家提了三点希望:“希望在作品中能看到青年艺术家独特的体验,每一代人对当代社会变化的观察都不同,青年艺术家应该更敏感一些,通过青年人的视角去展现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希望青年艺术家能有年轻人的朝气,不要老气横秋,展现出健康、阳光的一面;希望青年艺术家有想象力,无论在艺术的形式上还是造型语言上,希望他们对做一些艺术的实验与探索不要急于求成,哪怕暂时还不太成熟,只要能展现出他自己的想法、视角、独到的处理题材的手法,都是会受到肯定的。”
“让人非常眼前一亮的作品倒没有,但画得很好的作品不少。”此次大展的评委之一、国画家张培成告诉记者。他坦言:“我更看中有自己想法的作品,作品应该呈现新的气象。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对于这个时代与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力,正是创作中最可贵的。他们的作品可以不成熟,但他会慢慢成熟,但如果他本来就是老套的,他就永远是老套的。”
“最重要的是有个性,在艺术上有探讨。有的画得很好,但明显带有别人的影子,或者,理所当然在画常规的东西,只是画得更加熟练而已,我认为这些都不利于挑选出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此次大展的评委之一、雕塑家杨冬白说。
“青年这一代的艺术,呈现出共性发展的一种面目。参展作品来自全国各地,但作品表现出的地域性特征已经不大明显了。”阮竣指出。
几位评委也都向记者透露评选中出现的这样一种现象:不少作品一看就知道出自谁谁谁的学生。这恰恰是一种不成熟的面目。
走过的四十年间,这个大展曾在很多方面引领风潮
第十五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特辟一个历史文献研究展“你知道和不知道的,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汇集展览自1980年创办以来,前十四届展览及30年回顾展(2008年“大时代之光”上海青年美展30年回顾展)的历史文献资料,多方位、多角度呈现历届上海美术大展的发生和规模。
此次文献展策展人刘涛告诉记者,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的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8月的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为了配合1981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这一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全国规模的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而举办,在上海市青年宫展出了200余件作品。当时,中国美术界刚才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苏醒,大胆突破艺术禁区,从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上都开始追求新的艺术样式,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艺术家逐步向艺术本体回归,提倡面向现实情景,从生活中获得真切的感受。
1985年2月,同样是在上海市青年宫,“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上海)”举办。1985年是联合国大会宣布的“国际青年年”,其主题是“参与、发展、和平”。当年5月,国际青年年中国组委会于北京举办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绘画艺术展。这个展览的成功举办使得它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85美术新潮中的重要一环。1985年是中国现代美术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学习和借鉴成为了当时青年美术的主要特征。“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上海)”中则展出109件作品,记录了青年人前进的步履和节奏,注入了青年人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观念,这是上海为此次全国性展览进行的上海地区选拔。
首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是在1986年举办的,分两批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参展艺术家近两百人,年龄均在39岁以下。年轻的艺术家们走出了孤芳自赏的小圈子,表现出追随时代的紧迫感,以反思的眼光审视过去的一切,使其作品呈现出反常规的鲜明个性。可以说这是上海青年美术家的一次集体性的展现,在上海文化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知名油画家肖谷就参加了这次展览。此次文献展还特别展出了他当年参展的作品入选证。
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在很多方面都是引领风潮的。比如,2003年开始面向外地征稿;2005年举办电视录播的颁奖晚会;曾将影像、装置艺术作品纳入展览;忻东旺、周京新、向京、张培力等一大批在全国范围颇具影像力的艺术名家都曾经做过这个大展的评委。
作者:范昕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