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11月9日晚上,嘉定区保利大剧院成了孩子们的世界,2019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传统文化大赛颁奖典礼暨长三角地区青少年曲艺大赛展演在这里举行。弹词、锣鼓书、上海说唱……小朋友们用稚嫩的声音展示着曲艺之美。
作为2019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传统文化大赛的一部分,长三角地区青少年曲艺大赛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与安徽省共同组建的“长三角曲艺合作联盟”为契机,三省一市四个赛区同步举办赛事,最终由各省市选出优秀节目汇聚嘉定参与颁奖展演。赛事分为儿童组、少年组和青年组三个组别,经层层选拔,最终125位选手进入决赛,评选出25名“曲艺之星”、25名“曲艺新苗”以及“小牡丹奖”“小牡丹入围奖”节目各10个。
“青少年曲艺大赛一定程度反映了上海曲艺的现状,弹词、浦东说书、锣鼓书、评话、独脚戏、表演说唱、故事、相声、快板等多种曲艺争奇斗妍。”嘉定区文化馆副馆长田甜说,上海赛区参与面广,首次涵盖了大学生群体,做到了全学龄段青少年全覆盖。他们表演的曲艺除了上海本地品种外,来源于苏浙皖的曲种也比较多,“近些年南北交流较多,相声、快板在上海发展较快,同时苏州评弹也已成为上海曲艺的一个大曲种。”
大赛评委认为,此次大赛整体水平比往届有所提高,这与近几年上海对曲艺传承的关注离不开。比赛过程中,上海说唱《生命的种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它讲述了一位母亲向另一位陌生母亲无偿捐献骨髓,使两个家庭恢复完整的故事。节目故事完成度高,有戏曲又有滑稽曲调,演唱得也很入味。表演者是13岁的卜诗怡和汪洋,两人均师从滑稽戏演员顾竹君。“顾老师对我们每一位学生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她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我们,不仅教我们曲艺,还教我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还常常邀我们去她家,给我们做丰盛的菜肴,给予我们每个人满满的爱。”
除了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曲艺的普及也离不开传承基地的建立。以嘉定区为例,就有嘉定区文化馆、安亭镇“中国曲艺之乡”、外冈少儿评弹团等九大曲艺基地,孵化、培育了不少参赛选手。正因如此,嘉定区也在去年被评为全国第四个“中国曲艺名城”。
嘉定区文化馆从2017年开始开办曲艺培训班,每年开办近60个班次,课程分为沪书、故事、上海说唱、苏州评弹、相声、快板,邀请黄震良、顾竹君、李国靖、陶莺芸等名师倾心指导,从最简单的上台动作、丁字步站立、抬手摆袖等动作学起,结合现场讲学、舞台演绎、互动交流等学习手段,让少年儿童在他们所喜爱的、乐于尝试的形式之中接受传统曲艺教育。11岁的韩廷鹤就来自该文化馆的曲艺培训班,这次大赛,他表演的快板书《地球看病》获得了“小牡丹”奖。
随着“曲艺进校园”推进,不少上海学校将曲艺课程纳入学校特色艺术教育。比如,上海市杨浦区惠民中学,课间铃是评弹音乐,传统曲艺在校园里“百花齐放”,快板社团、相声社团陆续成立,滑稽戏、独脚戏等传习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每天,嘉定区望新小学的广播都会播放评弹作品,学校的唱游课也和评弹结合,喜爱评弹的孩子可以报名进入基础班,一年后还能继续上表演班。
展演中,来自长三角的曲艺节目让上海观众领略了长三角的地方文化瑰宝。宁波传统曲艺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历来有宁波走书、四明南词、蛟川走书、宁波评话等多种表演形式,2002年国家提出保护抢救民间文化工程以来,共有二十多个曲艺项目列为非遗保护。此次大赛种,宁波有29个节目进入决赛。其中,王榆铭、章凌毓等10人表演的宁波走书《诚信大妈》讲述了一位徐大妈坚持不懈诚实守信的故事,很是打动人。
安徽省宿州市选送了三人演唱的皖北琴书《王小驴的喜剧》。皖北琴书于清代从河南、山东等地传入安徽,当地艺人融合了老凤阳歌、泗州调、山歌、小调等,逐渐形成了皖北地区特有的风格,在淮河流域众多的戏曲文化中独树一帜。
评委们也呼吁,孩子们的表演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模仿上,还应该加大创作投入,创作更多更适合孩子们校园生活的曲艺作品。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