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五年前带《伊丽莎白》第一次来到上海,这里的音乐剧市场正在飞速成长。观众的热情欢呼让我在上半场还没演完,就连连鞠躬激动得以为已经谢幕了。”《德语音乐剧明星音乐会》周日于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收官,首轮开票20分钟即售罄,不仅场场座无虚席,而且场内观众之年青、对德语歌曲的同步跟唱,都让作曲家西尔维斯特·里维极为惊喜。
这只是今年沪上音乐剧市场迎来井喷、成绩亮眼的一斑。据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统计,上半年全市音乐剧演出共292场,吸引观众28.7万人次,票房收入6152.63万元,同比增长51.9%。而继安德鲁·韦伯巨作《贝隆夫人》和《德语音乐剧明星音乐会》后,下半年演出市场还将轮番献演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红与黑》、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泰坦尼克号》、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等重磅大戏。
与此同时,本土音乐剧也带来惊喜,上半年有三部中文版音乐剧进入票房榜前十。不少中文音乐剧从上海走出去、辐射长三角,让上海成为了带动全国音乐剧市场增长的排头兵。
经典剧目一再光临,市场纵深化发展
对于大多数海外经典音乐剧来说,上海是其“落地”打开中国市场认知和口碑的首选。2003年,原版音乐剧《猫》首次来到中国,在上海大剧院创造连演53场、场场爆满的纪录。《猫》从上海出发,于2004年、2008年、2009年又先后来华,成为许多音乐剧观众的启蒙之作。2018年重启巡演时,更创下了巡演159场、票房过亿的中国音乐剧市场最长巡演纪录。今年6月,该剧又从上海开启了新一轮巡演。
一般来说,大体量的巡演需要市场相隔几年来给观众时间消化,重新获得新鲜感。但随着上海音乐剧市场不断向年轻群体纵深化发展,其不断增强的竞争力打破了这一规律。“相比日韩市场和百老汇,中国音乐剧观众平均年龄是最低的,百老汇制作人都认为,这里才代表了音乐剧的未来。”从业者分析,年轻消费者“去往剧场二刷三刷”的偏好,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上半年沪上迎来了七部连演14场以上的大体量音乐剧,未来还将有更多重磅大戏密集光临这座海纳百川的戏码头。
从上海“突围”打破小众圈层传播,开拓音乐剧潜在观众,是许多剧目争取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上海观众不仅将走进剧场视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也在网络社区中建立了包容多元的文化审美,以发表剧评、合唱、绘画、演奏等二度创作进行互动,对剧目传播形成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吸引更多群体的关注。
不久前在文化广场结束30场演出的《巴黎圣母院》,曾是在上海首次展演的法国大型音乐剧,让观众见识到了法国音乐剧的浪漫魅力。此后,《罗密欧与朱丽叶》《摇滚莫扎特》等法语音乐剧纷纷来沪试水,相继成为音乐剧市场的现象级“爆红”演出,并在全国掀起了“法剧”热。
行业高歌猛进的趋势下,上海各大剧院也在用心经营文化品牌,打造融演出、展出、制作、美育于一体的演艺空间。刚刚迎来重建开业八周年的文化广场,从最初负债经营、仅有1100名会员,到年营收过亿、今年9月会员人数超过23万人,正是因为始终走在转型的风口浪尖。其运营的第八年,共计演出66台339场(含自制项目各地巡演),平均每天1.1场,吸引了44万人次观众,平均上座率达78%;定期举办的剧院开放日、新媒体沙龙、摄影展、音乐剧金曲夜唱、舞台艺术分享会、志愿者交流活动和小白工作坊等活动也备受追捧。“与百老汇、西区相比,中国音乐剧有不同的受众和审美方式,我们要不断挖掘新的市场,找到观众是谁。”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表示,未来还将继续用新的理念寻找与观众的联结,聚拢行业资源,扩大文化影响力。
聚集孵化未来人才,中文音乐剧制作由此起航
在从业者眼中,上海的音乐剧市场也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音乐剧大师韦伯的“御用音乐总监”菲兹·沙普尔短短几年间,已经是第四度参与中文音乐剧的制作:“中文音乐剧几年前真正从上海起步,演员和制作水平的方方面面,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进步有目共睹。”
“我们未来希望能加快百老汇音乐剧的引进,让上海不仅是演出两三周的巡演一站,更成为音乐剧能够长期驻演的地方。”聚橙音乐剧副总经理俞心悦透露,上海首座小型音乐剧驻演孵化剧场橙剧场·可当地艺术中心已于上月正式投入运营,其不仅将立足上海探索音乐剧驻场演出模式,也计划孵化更多中文音乐剧作品,助力上海成为文化创意生根开花的“源头”。制作方已在上海周边成立基地作为制作工厂,明年落地后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努力孵化孕育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产生文化影响力的音乐剧作品和音乐剧人。
今年,文化广场自制中文版音乐剧《我的遗愿清单》《拉赫玛尼诺夫》首次开启了全国26个城市75场演出,将上海音乐剧产业的影响力辐射至二三线城市,在全国巡演中打响了知名度。“上海制造”的原创华语音乐剧《繁花尽落的青春》《马不停蹄的忧伤》更作为大邱国际音乐剧节官方正式邀请作品,斩获多个提名和奖项,让海外观众体验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2019首届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的六部原创华语音乐剧19场演出,吸引了近2万人次观演;百余位海内外专家在音乐剧发展论坛上共聚一堂;“2019音乐剧歌唱大赛”“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等群文活动吸引72位创作人的77份投稿作品、400余份参赛音视频,线上线下逾15万观看人次……通过国际视野的艺文盛事,上海搭建起了文化产业链各环节对话交流、打造优秀音乐剧作品的平台,见证了中国音乐剧最有潜力的导演、制作人、创作者聚集于此,共同培育一片文化创意蓬勃发展的热土。
这座艺术氛围浓厚的“文化大码头”,让无数优秀人才流连忘返。《德语音乐剧明星音乐会》周末演出中场休息时,第三度携作品来沪的里维收到了一枚观众精心制作的音符形状袖扣,他珍而重之地将其别上了西装。“上海观众对德语音乐剧的歌词都非常熟悉,甚至不用看字幕,他们专注地沉浸在乐队和歌手的表现中,让我非常感动。”随着音乐剧行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更多海内外艺术家也有望将把上海作为开放共享的会客厅和作品的首发平台,助力“亚洲演艺之都”的建设。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文化广场提供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