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览”于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这是中华艺术宫近期精心策划推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系列展”的重头戏。
展览以现实题材为主线,分“城市使命篇”“城市精神篇”“城市生活篇”三个部分,主题分别为“勇立潮头”“传承创新”“温暖民生”,集中反映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突出体现上海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城市精神和实现小康目标的美好愿景。
总计170余件作品集结在此次展览中,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作品以及相关的构思草图、创作中稿等。其中85件为“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签约作品,以及约80件体现创作过程的稿件。这一工程是上海市“五年百部精品创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观察生活,通过对人和事的描绘展现新时代新气象,用精品力作擦亮上海的美术品牌。另有5件作品为“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以及体现创作过程的设计小稿、写生稿、色彩稿和创作中稿等。
艺术家沉心创作、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尽在此次展出的这些作品中。
“城市使命篇——勇立潮头”部分的作品,突出反映上海在新时代里肩负起时代赋予上海的重任,从浓墨重彩展现浦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届进口博览会等气势宏大的场景,到细致入微地叙说上海干部入疆进藏开展帮困扶贫的感人场面;从多个角度展现上海在科创、航天、航运等领域的开拓创新发展,到满怀激情地表现新时代的党建工作。整个板块的作品既有宏大的叙事,也有具体的描绘,体现出上海敢为人先,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使命担当。
韩巨良《一飞冲天》,油画
施晓颉《繁星点点——记洋山无人港码头建设者们》,中国画
李前《支部建在楼上——上海陆家嘴国企党建生活纪实》,油画
“城市精神篇——传承创新”部分的作品,生动地记录了上海在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中的转型身影。从许多文化设施的建筑造型之美到活跃于其中的艺术新秀和市民群众之喜,能够感悟到上海在对传统的尊重和创新发展的奋力追求,这也是上海始终保持着城市活力的根本。一件件作品描绘的是城市的一个个关注点,一个个侧面,综合起来便将上海城市海纳百川的精神显现了出来。
苏岩声、马亚平《文化地图年年更新》,版画
何小薇《“中华第一街”上海南京路》,油画
张培成《心灵的舞蹈》,中国画
“城市生活篇——温暖民生”部分的作品,着重表现了上海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作品着眼于与日常生活密切有关的题材,诸如街区服务、医疗卫生、社会养老、文化福利等方面展开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艺术家在生活体验中切实感受到了人民群众进入小康的喜悦心情,通过美术作品把他们享受生活的满足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从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感情。
熊毅《一路播撒,一路光明》,中国画
张海平《要购物,到上海!》,雕塑
白璎《舞乐同欢》,中国画
这些作品的创作大多数易其稿。展览特别以构思草图、创作中稿与最终创作完成的作品同台亮相,由此让人们看到,上海美术工作者们是如何扎实与生活同行,深刻与时代同感悟,在不断的感动中实现情感的升华,在不断的推敲中达成艺术的完美。
创作中国画《我叫“中中”,我叫“华华”——记克隆猴在上海诞生》的画家韩硕已经70多岁了。创作过程中,他觉得从媒体上找到的克隆猴形象不够鲜活,于是托朋友帮忙,亲自前往地处苏州的克隆猴养殖基地看看,结果越看越着迷,短短几个月来来回回跑了几趟,上至基地领导,下至饲养员,统统找了个遍。他也因此了解到很多研究背后的故事,起初“画猴子”的想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品完稿时,科研人员的平凡形象和科研场景占据了画面的绝对主体。在他看来,尽管“猴子”很入画,但为了取得造福人类伟大成就而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们,才是最可爱也最值得歌颂的主角。
创作反映旧宅翻新改造主题油画《春阳里·走进春天里》的“80后”画家罗陵君坦言,创作过程中,自己曾反复到春阳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光线下、色彩下的春阳里,最后定下以阳光下色彩比较鲜艳的色调来画改造之后的春阳里,以阴雨天比较暗的色调来画改造前的春阳里。而为了给改造后春阳里的那幅画面注入更多的生活气息,他尝试在画面上增添了很多不同性别、动作、衣着的人,并最终选定一个推着自行车的少女的背影,这辆自行车正是时下流行的共享单车,远处则画了几个或从转角或从屋子中走出的人物。
中华艺术宫“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系列展”还包括“我的艺术属于人民——馆藏吴冠中作品展”“柔如垂柳坚如竹——沈柔坚艺术回顾展”。
这一系列展览记录国家和城市建设的伟大成就,讴歌勤劳善良、努力奋斗的人民,汇聚上海美术现实题材创作成果,推出大师精品力作,用美术作品和展览反映新时代,突出表达上海美术工作者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作者:范昕
编辑:范昕
视频及现场图片拍摄:范昕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