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8日至11月17日举行。作为艺术节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板块,今年将迎来规模全面升级。40项100场精彩多样的艺术体验、艺术训练活动,将走进本市约60处校园、文化场馆、商圈和文创地标,进一步地彰显艺术节的文化溢出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艺术教育”板块更凸显“精准”和“精细”二字,针对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高中生及大学生、艺术教育从业者的不同特点,精心策划了不同类型的活动内容。“菜式”更新颖、“口味”更丰富,创造更多让艺术走进大众的机会。
从学龄前至成年,皆有所获
观剧团、艺趣社、亲子营是艺术教育版块的三大活动品牌,分别面向高中、大学生,中小学生,幼儿及亲子家庭。
创立两年的“学生观剧团”,继续鼓励在校高中生、大学生在观戏之余勤于思考、善于评论。在今年五月面向全社会招募后,已从650份有效报名中遴选出约300名团员。他们将在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上海歌舞团首席朱洁净等一批专家、艺术家的指导下,观摩本届艺术节主板及“香港文化周”演出,并且以年轻观众的视角,票选出本届艺术节“最受青少年期待”剧目,让青年学子的声音也成为艺术节的一部分,为艺术传递年轻力量。
针对中小学生的特别活动“艺趣社”,旨在搭建一个跨界延展青少年艺术综合实践的平台。今年举办的第二季“慧画无限”公共美术活动走出校园,把艺术体验融入商圈、文创基地等城市空间,用创意点燃青少年及广大市民对公共美术的兴趣与热情。
来自动漫、设计、美术和摄影领域的四位艺术家,将与来自全市13个区的中小学生组成四大战队,共同酝酿创意,为宝山智慧湾科创园、徐汇港汇恒隆广场、杨浦东方渔人码头、普陀M50文创园区等城市地标度身定制公共艺术作品。届时,他们将以700平方米的阶梯为画布,为商圈度身定制五层楼高的彩绘……想象与创造,将赋予城市建筑新的故事。
而面向幼儿及亲子家庭的“亲子营”,将携手国际一流演出团队,在长江剧场、世博会博物馆WE剧场奉献三台适合幼儿和家长共同观摩的优质剧目。澳大利亚DeBase剧团带来的肢体剧《和谐小姐与鲁莽先生的协奏曲》《着急与等待》,舞台形式生动有趣,互动体验充分,是幼儿的开心果;加拿大五人铜管乐队带来的《音乐的历史》,则让6至12岁的孩子有机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艺术,获取知识。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版块自创设以来,不断扩大观众受益面与文化获得感,它以平易近人的方式,通过贴合需求的路径,把“艺术佳肴”送到市民的家门口。
让“外场”成为课堂的衍生
“内场观赏艺术,外场体验艺术”——“艺术教育”板块作为艺术节服务和凝聚潜在观众、未来参与者的重要内容,除了增强城市艺术教育氛围之外,也在努力成为在校学生“课堂的延伸”。今年,艺术教育进校园、进艺术空间较以往更加密集,辐射全市近50所学校、10个艺术空间,从自身优质资源出发,配合学校艺术教育重点,做好文化输送。
由石春轩子工作室带来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音乐会》,将走进沪上多所校园演绎经典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
德国国立芭蕾舞团——图灵根剧院芭蕾舞团将他们的“上海首演”放在了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足见艺术节对年轻观众的重视;
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全新落成,将邀请师生一同走进剧院,参加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歌剧作品主题导赏等活动,深入体验世界顶尖艺术魅力;
而中国台湾原声合唱团、波兰格但斯克芭蕾舞学校将分别走进沪上合唱特色院校、舞蹈特色院校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演出和舞蹈教学工作坊主题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专业院校、艺术节庆、艺术团体也将相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沪上相关学校和艺术教育机构的代表共同讨论“文明互鉴与艺术教育养成”,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理念和手段上的借鉴。
2019年恰逢中国波兰两国建交七十周年。艺术节与波兰格但斯克莎士比亚剧院合作,于今年8月初共同组织开展了第二期“丝路·表达”中波青少年舞蹈训练营。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普陀青少年中心的近40名大学生、中小学生赴波兰接受了当地舞蹈艺术大师的深入指导,并与当地学子共同完成了一台别开生面的汇报演出。
与此同时,在波兰格但斯克莎士比亚戏剧节期间,上海外国语大学飞那儿剧团携作品《莎翁混响》参与戏剧节OFF单元竞演,这部以工作坊形式集体创编的短剧,在格但斯克演出三场,得到了海外观众的关注和好评。
作者:童薇菁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