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上,上海大剧院的高颜值“浮生”展台吗?作为剧院出品的昆曲《浮生六记》文创周边,可以说是未闻其曲,先睹其器,充分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今天,上海大剧院正式宣布,作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昆曲《浮生六记》将于7月13日正式首演。这部以清代文学名著《浮生六记》为底本的原创作品,将展示出怎样的文人雅趣?令人期待。
该剧是上海大剧院联合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打造,由青年编剧罗周执笔,青年导演马俊丰执导,当今昆曲舞台上被称为“神仙眷侣”的优秀青年昆曲演员施夏明、单雯主演,历时两年筹备制作。主创希望充分汲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精华养分,以当代审美揭开传世小品和百戏之祖的古典情怀,让“传统文人雅趣和品味生活的景点指南”再现眼前。
而这也是上海大剧院第一部独立出品的戏曲作品,足见剧院对其的看重。而这部新创作品也不负他们的期待,数月前开票即告售罄,未演先火,成为现象级的票房作品。
昆曲绵延600年,大量剧本、戏文流传于世,缘何选择《浮生六记》?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表示,昆曲是江南文化的精华凝结所在,用昆曲演绎《浮生六记》,努力使它成为当代引领复苏中华民族特色的古典生活美学的标杆性作品,唤醒当代人所追求的传统文人精神生活状态,“我们是想把大家从文字引入到剧场当中,让沈复和芸娘从文字变成活生生的人物,把文人的生活梦想或者说是一种处世态度带回到现实当中和当下,和我们的情感发生关联,向大家呼唤一种有情有趣的文人生活。”对于这样的选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上海大剧院是有眼力,也是有胆识的,“昆曲《浮生六记》可以成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一股清流。”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浮生六记》并不陌生。这部由清朝文学家沈复写就的作品片段,入选课本。不少人至今可以背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的童趣故事。但这样一部记叙沈复与妻芸娘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浪游见闻的自传体笔记小说,如何改变成具有戏剧冲突、起承转合的戏剧作品?一时之间,很难想象。
青年编剧罗周给出她的回答——用沈复与芸娘的情感,串起他们的生命体验。她说:“沈复《浮生六记》原著最打动我的,不是他与芸娘点点滴滴的生活情趣,是文字背后、沈复书写时的至喜至悲、悲喜交织,这指向了中国古代文学里一个极深情的类属——悼亡。因之,我的切入点不是沈复芸娘怎样相识相知相依相傍度过一生,似这般的小儿女态,世间有千千万万。我要写的,是沈复将亡妻与自己共度的岁月付诸翰墨的‘唯一’。”因而有了芸娘魂魄归来,重现生活点滴的戏剧架构。
笙箫管笛响处,让观众跟随沈复的翰墨篇籍,追怀他与芸娘这对多情佳偶的温馨与悲苦,体悟茫茫人世间的欢悦与无常,承续中华民族古今一脉的人文生活美学和旷达处世之道。
她还特别为该剧创造一个原书中未有的角色——半夏。以半夏为读者、观众之眼,作为置身书外的第三者观沈复与芸娘的生活,奇幻之感化出爱与艺术无穷的生命力。
曾经执导小剧场昆剧《四声猿·翠乡梦》、沪语舞台剧《繁花》的青年戏剧导演马俊丰担任该剧导演。面对《浮生六记》中的主角沈复与芸娘,他认为要把握其复杂性——既要中国古典文学形象中的神韵,又具备与其他人物截然不同的人物特质与性格。为此,他尝试“以简约空灵的美学意向,来传递深沉的爱情故事“,而这也是有别于他过去的话剧作品创作,更为符合戏曲美学的悠远意境。
沈复与芸娘则由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和新科梅花奖获得者单雯饰演,他们与上海缘分不浅,尤其是于2017年来沪演出的《桃花扇》,更成为上海大剧院年度戏曲演出之一。
施夏明直言,“当我拿到罗周的剧本,看完第一幕我便泪流满面。剧本并非像原著那样平铺直叙,而是一上来芸娘就离开了人世,沈复悼念亡妻。我仿佛瞬间读懂了沈复:回忆越是甜蜜,现实便越残酷。他是在这样一个‘忆一事,记一事,记一事,便少一事’,怀着对芸娘无限深情,无尽思念,承受着无边痛楚的状态下完成了《浮生六记》的创作。”因而在此次创作中,他不断地试图抓住沈复“痴情”的特质,以此塑造一个更为丰满的文人形象。而剧中另一个重要角色“半夏”,则由永嘉昆剧团副团长由腾腾担纲,因是编剧重新创造出的新人物,没有任何历史参照,故对她也是极大的挑战。
作为一个重传承的剧种的,少不了老艺术家的倾情指导。该剧邀请昆剧名家石小梅和胡锦芳担任艺术指导,为青年演出们设计动作,耐心一遍遍地修整。中国昆曲享有最高辈份的泰斗级大师张继青担任艺术顾问,特别单独指导单雯的声腔及表演。此外,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李鸿良,用活灵活现的苏白演绎,令该剧更添活泼生动,尤为精彩;副院长顾骏和资深老旦演员裘彩萍也在其中甘当配角,为三位青年演员保驾护航。
从2004年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登台开始,上海大剧院就一直致力于推广传承传统文化,为戏曲打造新的生存空间。“当代昆曲艺术周”“京朝雅韵·北方昆曲剧院上海艺术周”“发现最美·中国原创精品剧目在上海”等品牌项目一一在大剧院亮相。以张若虚名诗为灵感的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改编自北京人艺著名剧作家郭启宏话剧《知己》的新编京剧《金缕曲》是上海大剧院近几年联合出品、制作的京昆大戏,一经上演便收获诸多口碑好评。《醉心花》《铁冠图》等京昆传统大戏与新作也曾多次点燃新老观众的热情……
致力于推广传统戏曲,也要搭上时代脉搏。眼下文创产品屡屡成为“爆款”,上海大剧院也特别为《浮生六记》这样一个演艺产品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比如“浮生”系列莳绘金彩手工盖碗和“浮生”系列竹丝扣瓷茶具,率先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而其也是SGTCreative系列产品之一。作为大剧院以自主版权为核心创立的设计类文创衍生品牌,SGTCreative以传播舞台艺术为理念,致力于将舞台表演艺术融入文创,融入生活。此次以昆曲《浮生六记》为灵感的茶具,以江南人文为底色, 融合非遗技艺,契合当代生活。
面对没有及时抢到票的观众越来越迫切的“返场”需求,上海大剧院还在今天宣布增开7月13日首演场加座票,二轮演出日程也随之公布。11月22日-24日,昆曲《浮生六记》将以2.0版再度亮相大剧院。大剧院希望将昆曲《浮生六记》打造成为驻场剧目,让这部人文昆曲新作成为新的演艺品牌。
【相关链接】《浮生六记》缘何被称之为“小红楼”?清代文学名著《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主要活动在乾隆、嘉庆年间。原书六卷,今存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这是一部自传体笔记式作品,记叙了沈复与妻子芸娘平凡又富有情趣的家居生活,和漫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文辞清新,情感真挚,有“小红楼梦”之誉。学者俞平伯称赞“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英文版译者林语堂读罢深感“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称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目前《浮生六记》刊印版本超过百部,包括英、德、法、俄、瑞典、丹麦、日本等外文译本,海内外文坛影响深远。至今,《浮生六记》仍不失为一部具备长久生命力的文学经典。去年公布的Kindle付费电子书畅销榜上《浮生六记》名列前20位。【演出信息】昆曲《浮生六记》
时间:2019/7/13(周六)19:15
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票价:¥80(公益票)/160/380/480/680
原著:〔清〕沈复
编剧:罗周
导演:马俊丰
执行导演:倪广金
艺术顾问:张继青
艺术指导:石小梅、胡锦芳
作曲:孙建安
主演:施夏明、单雯、由腾腾、李鸿良、顾骏、裘彩萍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上海大剧院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